金农网农业百科:
当前,正值秋冬茬韭菜养茬阶段,充足的营养储备有利于扣棚后的萌发和生长,最近有部分菜农反映韭菜叶片发黄,严重的整块地都变为浅黄绿色,给韭菜生产造成影响,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微量元素缺乏。出现黄叶的韭菜一般都未底施或喷施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因缺少此类元素而形成黄叶。 二是偏施氮肥,氮磷钾比例失调,从而抑制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形成黄叶。 三是过量施用含腐植酸的肥料,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呈现酸化,不利于根系发育和生长,营养物质吸收转化不畅,叶片因营养不良而出现变黄。 四是只注重施用化肥,忽略有机肥,土壤孔隙度降低,通透性差,根系呼吸不畅,导致营养不良出现黄叶。 五是盲目浇水,田间湿度过大,影响根系呼吸和营养吸收,导致黄叶。 六是病虫危害,尤其是韭蛆危害后,根系吸收能力降低,叶片营养供应不足,严重时出现干枯死亡。 韭菜出现黄叶后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前预防,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施有机肥,合理搭配使用氮磷钾肥,补充微量元素,保证营养的均衡充足供应。根据韭菜需肥特点,养茬期注重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施用,可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或扣棚前,每亩施用楚星硫酸钾复合肥50~75公斤,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10~15公斤;生长期叶面喷施2~3次绿叶素、喷施宝等叶面肥。 2.适时合理浇水。在确保田间土壤湿润的情况下减少浇水量和次数,一般沙性土间隔期短一些,黏质土间隔期适当长一些,浇水后中耕松土散湿,增加土壤通透性。 3.防治病虫害,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减少韭蛆的危害。可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扣棚后3~5天分别浇灌1次药剂,一般每亩用农迪特1000~1500克或新农宝1000~1500克,或在韭菜5~10厘米高时浇灌辛硫磷,每亩1500~2000克均可。
当前,正值秋冬茬韭菜养茬阶段,充足的营养储备有利于扣棚后的萌发和生长,最近有部分菜农反映韭菜叶片发黄,严重的整块地都变为浅黄绿色,给韭菜生产造成影响,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微量元素缺乏。出现黄叶的韭菜一般都未底施或喷施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因缺少此类元素而形成黄叶。
二是偏施氮肥,氮磷钾比例失调,从而抑制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形成黄叶。
三是过量施用含腐植酸的肥料,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呈现酸化,不利于根系发育和生长,营养物质吸收转化不畅,叶片因营养不良而出现变黄。
四是只注重施用化肥,忽略有机肥,土壤孔隙度降低,通透性差,根系呼吸不畅,导致营养不良出现黄叶。
五是盲目浇水,田间湿度过大,影响根系呼吸和营养吸收,导致黄叶。
六是病虫危害,尤其是韭蛆危害后,根系吸收能力降低,叶片营养供应不足,严重时出现干枯死亡。
韭菜出现黄叶后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前预防,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施有机肥,合理搭配使用氮磷钾肥,补充微量元素,保证营养的均衡充足供应。根据韭菜需肥特点,养茬期注重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施用,可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或扣棚前,每亩施用楚星硫酸钾复合肥50~75公斤,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10~15公斤;生长期叶面喷施2~3次绿叶素、喷施宝等叶面肥。
2.适时合理浇水。在确保田间土壤湿润的情况下减少浇水量和次数,一般沙性土间隔期短一些,黏质土间隔期适当长一些,浇水后中耕松土散湿,增加土壤通透性。
3.防治病虫害,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减少韭蛆的危害。可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扣棚后3~5天分别浇灌1次药剂,一般每亩用农迪特1000~1500克或新农宝1000~1500克,或在韭菜5~10厘米高时浇灌辛硫磷,每亩1500~2000克均可。
以上信息由丁桧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采用网箱规范化养殖黄鳝育成快、易管理、见效快,一只6~8平方米的网箱,投入 10千克左右的鳝苗,6~8个月可收获 30千克以上的成品鳝鱼。 1.网箱的设置标准 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位相对稳定,排灌方便,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的水质标准。水域面积一般为1.5~15×667平方米,水深1~3米,最适水深1.2~1.5米,水面应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高出水体水面20厘米左右,排水口位于水域最低处,进、排水管口径3~5厘米,用0.25毫米网目的筛绢网片扎口。网箱宜采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网目以不逃鳝又能充分进行水体交换为原则,一般为20~30目,上下钢绳直径0.6厘米,将网片缝制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网箱,网箱长2~8米、宽1.5~4.0米、高1.3~1.5米。鳝苗放养前7~10天安装网箱下水。在养殖水体对边拉两路钢丝,将网箱系于钢丝上,或者用4根毛竹(木桩)将单个网箱固定于养殖水域中,单排或多排网箱并列,箱间距为0.5~1.0米,行距为2~4米,以能行船投饵管理为准,网箱吃水深度一般为0.8米左右,上沿高出水面0.5 米,底部距离泥底不低于0.5 米。网箱面积不宜超过放养水体总面积的1/2。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提早将莲子草、凤眼莲等水生植物移入网箱生长,入箱的水生植物应去毛根、洗净,并用10~15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5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含有效氯28%)溶液浸泡5~10分钟消毒,水草生长覆盖面积控制不超过网箱面积的2/3。而后在网箱内用纱窗布或密眼网布制作一个60厘米×30厘米的食台,每4平方米网箱设置1个,与水面成30度左右角,沿网箱长边靠水摆放,沉入水下10厘米左右。鳝苗放养前15天左右,667平方米养殖水面(水深20厘米)用生石灰100千克或用含有效氯28%的漂白粉6.7~10千克,全池泼洒消毒,网箱下水前一周加水至1.5米左右。新制网箱应在放养前15天左右用2%~4%的食盐水浸泡10~30分钟,或20毫克/升(水温2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并置于养殖水体浸泡6~10天等待安装。养殖水域可投放鲢鱼、鳙鱼、鲫鱼和黄颡鱼种,以调节养殖水质。667平方米鲢、鳙鱼种放养47~67尾,鲫鱼和黄颡鱼种放养30~50尾。 3.投放时机与驯食 鳝苗放养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放养水温以20~25℃为宜。可放养在原产地选用笼捕、诱捕等方法采集的天然苗种;也可放养从国家认定的原良(苗)种场购买的人工繁育苗种。放养的苗种应经检验检疫合格,体质健壮无伤、无畸形,体色光亮,反应灵敏,黏液分泌正常,选择深黄大斑鳝或土红大斑鳝等优良种放养。苗种应按规格大小分箱放养,一次性放足。商品鳝养殖苗种放养规格为20~50克/尾,每立方米水体放1.2~1.5千克。鳝种培育放养规格为10~20克/尾,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00~1.25千克。鳝苗放养前要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8分钟;或用20~3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溶液浸浴10~20分钟;苗种消毒液水温与养殖水温相差不应超过3℃。 野生鳝种入箱后2~3天后开始驯食,投喂蚯蚓、小鱼、小虾和蚌肉等黄鳝喜食的鲜活食物,待鳝种正常摄食1周后,用20~25毫克/千克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驱虫1次,3天后再驱虫1次。然后驯食配合饲料,将鱼浆、蚯蚓或蚌肉等鲜活饲料搅碎拌和10%的配合饲料,加工成团状柔软饲料,或直接拌入膨化颗粒饲料饲喂,以后逐渐减少鲜活饲料用量,直至黄鳝能够摄食配合饲料占50%比例的混合饵料。投喂的饵料有鳝鱼专用配合饲料和鲜活鱼、虾、螺、蚌、蚬、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两大类。动植物源性饵料应新鲜、无污染、无腐败变质,投饲前应先洗净,螺、蚌、蚬应煮沸 3~5分钟,或用浓度为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再用清洁水漂洗后投饲。鳝池水质应保持清爽嫩活,视天气、水质变化状况适时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5~1/3,保持水中溶氧量不低于3毫克/升。应尽可能保持养殖水位和网箱的相对稳定。并做好饲料、药物等投入品的进出、使用记录,做好巡池日志。另外,苗种下箱前用聚维酮碘10克/立方米浸泡10分钟;河蚌肉投喂时进行消毒处理,或用禽畜类血放入箱中诱杀水蛭。 4.常见病害的防治 发狂病 在投苗前15天或夏季高温并伴有气候突变时易发,主要症状:病鳝呼吸困难,头伸出水面,张口全身肌肉痉挛发抖,在水面呈箭状快速流动,类似发狂,身体呈“S”或“O”状旋转挣扎,黏液脱落,死亡率高。防治措施:减少在运输中由环境变化给黄鳝带来的应激反应,保持水温稳定及水环境优良;在饲料中拌入维生素C、复合多维等,增强黄鳝体质,减少其抗应激反应;向网箱中加入鱼用多维,每立方米水体1~2克,再用低刺激、低剂量消毒剂净化水体。 出血病 在苗种投放前期,或成鳝入冬前易发。主要症状:全身弥漫性出血,腹部最为明显,全身伴有形状不同红色斑块,嘴部、肛门红肿;解剖肝脏肿大、黑褐色、无弹性,腹腔、肠道充血。防治措施: 用10克/立方米聚维酮碘浸洗鳝体进行预防;也可以治疗先用戊二醛进行全箱消毒,第二天用聚维酮碘全箱泼洒,每立方米水体1 克。同时内服一些止血、抗病毒、大蒜素等药物7天。 肠炎病 在驯食阶段和养殖后期催肥阶段易发。主要症状:黄鳝食量明显减少,肛门出现红肿,肠道充血。防治措施:平常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鳝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消毒池塘1次;每5~7天用大蒜素拌料投喂2~3天。治疗时外用聚维酮碘0.5~1克/立方米消毒2~3次,内服大蒜素等药物。 腐皮病 常在夏秋季节发病。体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严重时表皮腐烂,形成溃疡,甚至露出骨胳和内脏,有时肠道、肛门也充血发炎。防治措施:用聚维酮碘1~2克/立方米消毒水体。
联系地市: 山东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