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吉富罗非鱼是世界粮农组织在菲律宾用8个不同地域的罗非鱼杂交,经过十几年选育而成的品种。由于其具有生长快速、起捕率高、出肉率好,较好适应网箱、池塘饲养条件等特点,被广大的养殖户认可。但是由于养殖过程中,使用方法不当,引起鱼体发病死亡,造成损失,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应采用健康的养成技术,现将吉富罗非鱼的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准备 3月下旬,水温稳定在18℃以上,即可开始清塘。经过一个冬天曝晒的池塘,使用生石灰清塘,能有效的杀死细菌和有害的微生物,同时调节底泥的 pH,用量为15kg/亩~20kg/亩,均匀泼洒在池塘底部。进水管用60目筛绢扎牢,排水管设置拦网,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塘。放苗前3天~5天,引入无污染水源,水深60cm,每亩施发酵鸡粪或猪粪200 kg~300kg,培肥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20cm-30cm。 二、鱼种放养: 1.鱼苗选择养殖罗非鱼鱼种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力强、无病害、体表干净和完整的鱼种,并将体弱、活力差和体色发黑的鱼种清除。 2.消毒鱼种下塘前,将其浸泡在10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0秒~50秒,或使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浴1分钟~3分钟,以杀灭寄生在鱼体表面的寄生虫和病原菌。 3.放养密度依据池塘条件、鱼种规格,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池塘水肥,水源充足,规格为体长lcm~2cm的鱼种,养殖密度是1600尾/亩~1800尾/亩,体长为3cm~8cm的鱼种,放养密度是1300尾/亩~1500尾/亩。没有流水条件的池塘,放养密度要适当调减。 4.混养鱼养殖吉富罗非鱼的池塘,可以适当混养中上层鱼类,如白鲢、鳙鱼等。配养密度为白鲢80尾/亩~100尾/亩,鳙鱼30尾/亩~40尾/亩。 三.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鱼种下塘第二天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鱼种的不同生长阶段而变化,体长规格为lcm~3cm的鱼种,日投喂量为总重的 10%~15%,体长为4cm-10cm鱼种,日投喂量为总重的5%~8%,成鱼养殖阶段,投喂量为总重的1%~3%。每天投喂3次。在养殖前期,将人工配合饲料打磨成粉末状投喂,可提高鱼群的均匀度,养殖中后期,选择适口的饲料,直接用投饵机投喂即可。 鱼种的投喂量,还应根据鱼种的健康情况、水质、天气情况等灵活调整,若遇到大雨或暴雨等恶劣天气,可少喂或不喂,水质变坏,也可以减少投喂量。吉富罗非鱼较喜欢抢食,投喂8成饱为适宜,过多的投喂可以加速鱼体的新陈代谢,容易引起鱼群半夜缺氧,造成死亡。总之,投喂应遵守“定时、定量、定质、定点”的四定原则。 2.水质管理养鱼就是养水,池塘水质的好环直接影响到吉富罗非鱼的生长与发育。养殖吉富罗非鱼的鱼塘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 1.5 m~2m,酸碱度为中性或弱碱性,透明度以20cm~30cm为宜。改善水质可以通过加入新水或使用生石灰全塘泼洒的方法,有条件的池塘可以5 天~7天加入10cm~20cm高的新水,每隔20天全塘泼洒生石灰,用量为8 kg/亩~10kg/亩。 3.日常管理科学的管理是高效养殖的基本措施。应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清除污物,观察水色变化,判断水质优劣。检查鱼群有无浮头现象,摄食、游动情况是否正常,判断有无鱼病发生,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每15天,随机抽样检查鱼群的肥瘦情况,通过体重的变化,推算鱼群的生长速度,确定下一阶段的投饵量。 四、病害防治 预防疾病发生是整个养殖环节的关键工作。吉富罗非鱼的抗病力强,但在水质恶劣,或长期阴雨天气,水温较低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细菌病、寄生虫病,如细菌性肠炎、车轮虫、水霉、链球菌等疾病。养殖吉富罗非鱼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如下: 1.车轮虫鱼种养殖早期常见病。车轮虫寄生在鱼体的体表及鳃上,大量寄生可引起鱼的鳃及体表上分泌大量黏液,造成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而死。适宜水温,爆发季节,一年四季都有,治疗方法:使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浸泡鱼种15分钟~20分钟,或者使用浓度为0.79/m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5:2),溶解后全池泼洒。 2.水霉病鱼种运输及搬动后,常发生的疾病。鱼体受伤后,水霉菌感染体表受伤部位,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体表肌肉腐烂死亡。防治方法:使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浸泡鱼种15分钟~20分钟。 3.细菌性肠炎是养殖过程中的高发病之一,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水温为25℃~30℃,养殖环境恶劣,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爆发此病。病鱼肛门红肿,将其解剖后肉眼可见肠壁充血、弹性差,肠腔有很多淡黄色粘液并且没有食物。防治方法:用大蒜素和饲料搅拌后进行投喂,用量是每 lOOkg鱼每天投喂大蒜素29,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5天。 4.链球菌病是近年来吉富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爆发性流行病,流行于春、夏和秋季,流行高峰水温为25℃~37℃。病原为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发病初期体色发黑,游动缓慢,部分病鱼眼球突出,眼角膜混浊发白,身体失衡,侧身做圆圈运动。发病后期,水晶体及玻璃体也混浊,下颚及鳃盖下缘弥漫性出血,腹部体表具点状出血或溃疡。防治方法:使用含氯制剂消毒水体,每天一次,连用3天,同时选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多西四环素等G+细菌敏感药物,用量为每lOOkg鱼体重,每天用1.59~59拌料投喂,连续投喂7天~10天,病情严重时连续投喂14天~15天,能有效控制本病。 鱼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养殖池塘每15天消毒一次,漂白粉、生石灰交替使用(按照常规消毒用量),如有鱼病发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以上信息由尚雪芬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一、舍饲肉牛一般每天饲喂两次,这样便于安排和管理,但是研究表明增加饲喂次数,延长采食时间,可使肉牛酮体脂肪厚度,通体重量提高,降低酮体的瘦肉含量。 二、大麦和玉米是肉牛的两种主要饲料,在其他饲料相同的条件下,饲喂大麦比饲喂玉米的肉牛风味稍好。不过这一差别很小,对于消费者选择没有明显影响,选择饲料还以当地资源为主。 三、肉牛日粮中添加一定数量的酶类。例如木质素酶或纤维素酶,不论喂肉牛何种精料,肉牛的风味均稍有提高。 四、家禽粪便蛋白质含量较高,经过干燥消毒后,可以作肉牛的饲料。 五、瘤胃素是肉牛常用的饲料添加剂。每头牛每天补充300KG可以起到调控瘤胃发酵,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由于瘤胃素不被消化吸收,肉牛体内无残留,对肉牛的品质没有影响。
联系地市: 山东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