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商情
入网

手把手教你轮峰菊种子种子公司欢迎您

2018/06/18 01:20:45

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永盛苗木花卉种业主要销售:苗木种子、花卉种子、林木种子、造林种子、草坪种子、地被种子、护坡种子、果树种子、水培种子、药物种子、油料种子、原料种子、进口种子、各种植物种子等;千余品种、批发零售、保质保量、诚信经营、真诚为您服务,欢迎各界新老朋友来人来电洽谈订购,所有种子一律快递、物流配送,量大优惠 。
《全国包邮货到付款》《百度力荐诚信商家》惠农苗木花卉种业批发零售各种林木种子品种有广林九号桉树、曼地亚红豆杉、广林九号桉树、海棠等【花卉种子】、【苗木种子】、【林木种子】、【造林种子】、【草坪

以上信息由李鑫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方式

人:
骆经理(百度力荐)(男)
联系电话:
17353892585(微信同号)
手机号码:
17353892585(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邮政编码:
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

金农网农业百科


  


  据统计资料分析,一般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对农作物进行叶面喷肥,平均可使作物增产5%-10%,果树增产5%-15%,蔬菜增产20%-30%。但是,有的地方因认识不对或施用不当,增产效果不佳,甚至走入误区,值得引起重视。

  在作物任何生育期都喷叶面肥  当作物的叶面积达到尽可能大时,采用叶面喷肥的方式,叶片即可截获尽可能多的肥液量而达到最好效果,否则大量肥液沾着不到叶片上,则永远起不了叶面喷肥的作用。因此,叶面喷肥一般应在农作物生长的中、后期进行,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如在果树生长后期,常喷施磷钾肥,可提高果树产量。对于后期缺钙的果树,宜在果实采收前40-50天,开始喷施0.3%硝酸钙溶液,以1周为间隔期,连喷3-4次,可有效矫治苹果缺钙引起的豆斑病,提高果品质。

  不论什么肥料均可作叶面喷肥施  不少农户认为任何肥料都可以作叶面喷肥,其实不然。有些挥发强的肥料如氨水、碳铵等,喷施后会挥发出氨气,对作物造成熏伤。另一类是对某些作物禁忌的肥料如氯化钾,就不宜在烟草等忌氯作物上喷施。

  不论任何时间都可叶面喷肥  有些人认为喷施叶面肥任何时候都可以喷用,这是不对的。若雨后或清晨,叶片上有水珠或露珠是不宜喷肥的,否则会降低喷肥浓度,达不到浓度要求。作物正在开花期间也不宜喷肥,如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作物正在开花时,叶面喷肥就会影响其开花,影响花粉散出和花粉粒的受精等。在强光照的条件下、晴天中午烈日当空不能喷施叶面肥,因为喷施后不能保持长时间的湿润状态,叶片吸收条件差,利用率大大降低,因此叶面喷肥最好是选择无风的阴天或晴天上午9时至10时,下午4点以后喷施。若喷后3小时遇雨,等晴时再补喷一次,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浓度越大越好  也有人认为浓度提高一点效果会明显一点,这是不正确的。叶面施肥只起补充和调节作用,不能代替土壤施肥。要严格控制施肥浓度,在适宜使用范围内,一般喷施的浓度宜低不宜高。但是,不同农作物耐肥力不同,有不同的要求;肥料种类不同,喷施的浓度也各异。浓度过低达不到喷肥效果;浓度过高,往往使叶片脱水,造成肥害,这是叶面喷肥成败的关键之一。如尿素作叶面肥使用,浓度一般为0.5%-2%;过磷酸钙为1%-5%;磷酸二氢钾为 0.2%-0.5%;硼酸为0.1%-0.5%;钼酸铵为0.02%-0.05%;硫酸锌为0.05%-0.2%。同时要掌握,苗期喷施的浓度要适当低些;生育中、后期喷施的浓度可适当高些;农作物生长正常时,浓度低些,出现脱肥缺素症时,浓度要适当高些;微量元素肥料喷施的浓度宜低些;常量元素肥料的浓度可适当高些;双子叶植物喷施的浓度要适当低些;单子叶植物喷施的浓度要适当高些。

  随意混合施用  在喷肥时,总以为多种肥料混合喷施,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也可以节省用工,其实,不是什么肥料都可以混合喷施。正确的方法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肥-肥或肥-药混配喷用,可收到“一次喷施、多种效果”的作用。但很多微肥就不能与农药混用,酸性的化肥就不能与偏碱性的化肥混用,一般为慎重起见,可在混用前各取少量肥、药混入同一器皿中,观察一定时间后,若无浑浊、沉淀、冒气泡等现象发生时,则可混用,混用后还应注意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pH值7左右时,有利于叶部的吸收。

  加大喷施的次数  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叶面喷肥的次数越多越好。全生育期短的作物,一般喷施1-2次;生育期长的可喷2-3次。根据苗情地力也可适当多喷1-2次。在同一生育期内连续喷施,每次应间隔10天左右。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喷施一次即可,需要喷施第二次时,间隔时间拉长一些。过多喷施肥液,会导致成本上升,浪费肥料。

信息说明

类型:
供应信息
编码:
2045749238.shtml
标题:
手把手教你轮峰菊种子种子公司欢迎您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