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8月是秋大白菜播种的季节。大白菜是一种生产简单、成本低、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食用时间长、适宜冬贮、"顺季节"生产的蔬菜。农民对大白菜的总体评价是可以高产但难以稳产。大白菜可以高产但难以稳产,主要是由气候因素引起的,而农民的传统种植理念更加剧了气候的不良影响。归根结底是人的错误理念,导致产生了错误的做法,最终造成产量难以稳定的结局。 误区一 "三伏"种白菜 "头伏萝卜(正确理解应指胡萝卜)、二伏芥(芥疙瘩)、三伏大白菜"是百余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盛传的一则种菜农谚,有其一定的正确性,但对喜冷凉、抗病性差、适宜冬贮的大白菜来说,"三伏"播种在中原地区就不适宜了。"三伏"一般年份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立秋前后,此时以河南来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常出现35℃以上的高温,地表温度甚至在40℃以上,此时播种大白菜犹如种在"火上".在这样"烈日炎炎似火烧"的环境下,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大白菜幼嫩的根系,根系受损必定形成弱苗,为日后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三大病害的入侵埋下无穷隐患。如果播种后恰遇连阴雨,气温下降、湿度增加,幼小的苗子可能会免遭劫难,这种情况虽有但概率不大。 解决途径 选择早熟品种,适当晚播 以郑州为例,适宜大白菜生长的天数约90天,如果选用生育期为70~80天的早熟品种,让品种的生长天数与当地适宜生长期之间多出十余天的时间,这样就可推迟7~10天播种,免遭立秋前后的高温强光危害,利于形成壮苗。而且进入9月随着气温的下降,大白菜相继进入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各个时期都处在适宜大白菜生长的温度下,可保证大白菜不患病、优质高产。 目前适宜秋播的早熟品种很多,如新乡小包头、豫艺早五号、豫艺冬白菜(生育期75~80天)等。有些夏播的抗热大白菜品种,据笔者试种,因这些品种生育期多在55~60天,秋播表现也非常好,尤其是对一些腾茬晚的地块,8月底播种仍然能包成理想的叶球。 采用早熟品种晚播,以我省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例,平原区可在8月20日左右播种,山区、丘陵区可提早2~3天播种。当然各地有自自己的习惯播期,只要保证年年都能稳产高产就可以了。 误区二 用早播来弥补地力不足 有人认为我的地"不壮"可用早播几天加长生长期来弥补。这种做法是事与愿违的,其结果必定是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对于喜冷凉怕高温的大白菜来说,苗期受高温危害形成弱苗后,会影响大白菜的一生,即使加长生长期也挽救不过来。 解决途径 选择早熟品种,降低种植密度 一般认为大白菜早熟品种棵形都很小,即使让它充分生长也难赶上中熟品种的棵形,这是事实。然而目前大多数家庭为3~4口之家,都喜欢中型棵白菜,买棵白菜3~4公斤,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三四天可吃完,这符合目前人们的消费心理。 早熟品种棵形小,这是在人为特定的密度下出现的。据笔者试验,只要把种植密度降低,充分提供个体发展的空间,早熟品种同样可以长成3~4公斤的棵形,亩产达万斤是轻而易举的事。 误区三 要求棵大选择中熟品种 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例,适宜大白菜生长的天数,从8月中旬至11月中旬满打满算90天,若低温来得早有时还不足90天。而大白菜中熟品种生育期一般为90天,若选择生育期为90天的中熟品种,由于其生长天数与适宜生长期之间没有一点回旋余地,就具有一定冒险性,这也是造成大白菜产量、质量不稳的主要原因。1980年代我省从山东引进"丰抗70"大白菜,因其生长期只有70余天,适当晚播几天到收获时棵棵在3~4公斤且包得紧实,很快就推广开来。在当今品种更替如此快的年代,"丰抗70"仍然为一些地方的主栽品种。 解决途径 肥水跟上,高垄栽培 "大白菜是个大肚汉,又能吃来又能干"是农民对大白菜特性的形象比喻。一粒大白菜种子重0.003克,经七八十天的生长,到收获时一棵大白菜连同外叶(丢弃的帮子、根系除外)按5000克计算,增长了约170万倍,这样惊人的增长速度没有足够的肥水供应是难以完成的。尤其是进入包球期,更要加强肥水管理。农民对大白菜"能吃能喝"的特性非常了解,他们种大白菜时会把积攒一年的农家肥撒施到地里,还要施用饼肥、油渣等,就怕长不好包不紧实。 大白菜高垄栽培有利于通风,而且水从沟中流过,可通过侧渗滋润根系。播种8~10天若无雨要浇水2~3次,护根保苗。治虫工作要贯彻始终。
以上信息由张庆栓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济宁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