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亩产达到500公斤后,如何使其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即亩产达到600公斤左右,是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03年至2006年在河北省永年县原种场连续进行了三年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平均亩产都达到了580公斤以上。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综合的栽培管理措施:首先得选用单株生产力高、株型较紧凑、抗倒伏、不早衰、综合抗逆性强并且具有亩产600公斤的增产潜力的良种,用种衣剂包衣;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除这些常规措施外,在肥水管理上有了新的突破,并总结了一套理论。
小麦超高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小麦单产水平达到500公斤/亩后,群体结构已比较合理,个体发育也比较健壮,但植株个体的一些内部矛盾转化成为阻碍单产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光合产物的供求关系和源与库的相对平衡关系,特别是植株后期的早衰与源和库的关系,是在高产条件下小麦进行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小麦属一次性结实植物,其衰老的显著特点是植株的衰老与籽粒的形成、灌浆及成熟的生长发育进程同步进行。小麦生育后期,根系、叶片等各器官的生理活性逐渐降低,而同时籽粒的形成与灌浆又需要大量的光合产物和其他有机物质,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解决好上述矛盾,是获得超高产的关键,因此,采取的肥水管理措施,都应围绕如何延缓小麦衰老进行。
超高产小麦的肥水管理
(1)选择高肥力地块进行超高产栽培,必须选择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水浇条件的地块。永年县原种场,因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地力基础好,其土壤耕层肥力较高,有机质达到1.2%,全氮>0.09%,碱解氮>100毫克/公斤,速效磷>25毫克/公斤,速效钾>90毫克/公斤。以上土壤肥力可作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选择地块的参考指标。
(2)配方施肥在上述地力的基础上,亩产600公斤的超高产田,一般掌握亩施肥总量为腐熟鸡粪1000公斤(上茬玉米秸秆还田的可不施。据试验,小麦秸秆亩还田500公斤,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87%,玉米秸秆亩还田500公斤,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58%,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秸秆还田),化肥施纯氮 15~17公斤,磷肥11~13公斤,钾肥12~15公斤,绿色肥料18~25公斤。这样不仅可满足超高产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还使各种养分略有剩余,以培肥地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上述施肥量中,有机肥、磷肥、双绿肥的全部和氮肥的40%(折尿素26.1~29.6公斤)、钾肥的50%(折硫酸钾或氯化钾24~30公斤)施作底肥。于耕前(禁止旋耕犁以旋代犁,耕深要达到20厘米以上)均匀撒施于地面,然后耕翻于地下。60%的纯氮留作年后拔节、孕穗期追施。这是因为高肥力麦田,土壤本身具备的氮素较高,进行少量的氮素补充即可满足小麦前期生长需要,而到了生长中后期,植株生长量剧增,为满足其生长之必需,促进穗粒数和粒重的增加,应多施氮素。50%的钾肥留作拔节期追施。这是因为拔节至孕穗数是小麦需钾素最多的时期,约占总需钾量的60% ~70%,是钾肥的最大效率期。此时追施,可对穗粒数、粒重产生良好的影响,并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3)适时冬灌 于11月下旬,日平均温度降到3℃左右夜冻昼消时浇冻水。适时浇好冻水,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有利于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争取管理主动;有利于消灭越冬害虫。
(4)重施拔节肥水超高产麦田,在返青期、起身期不进行肥水管理,只进行锄划,以增温保墒。而在拔节期要重施肥,浇足水。施拔节肥水的具体时间,应根据品种、地力水平和苗情而定。一般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如豫麦66优系)、地力水平略低、群体略小的麦田,应在拔节期稍前(穗分化的小花原基分化期)或拔节初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基部第一节间伸出地面1.5~2厘米)追肥浇水;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地力水平刚达到超高产麦田标准、群体适宜的麦田标准、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应在拔节后期(药隔形成期,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旗叶露尖时)追肥浇水。每亩追施纯氮6.8公斤(总施肥量的40%,折碳铵 130~150公斤或尿素29.9~32.5公斤),氧化钾6~7.5公斤(总施肥量的40%,折氧化钾或硫酸钾的24~30公斤)浇水40立方米。将小麦起身期(穗分化的二棱期)肥水推迟到拔节期(穗分化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可以有效的控制春蘖过多增生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稳健积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单株个体健壮,有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减少不孕小穗小花数,以增加穗粒数;能够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的比重,提高生长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有利于籽粒的形成和灌浆,以提高粒重;能够促进小麦的生育进程,使其提前抽穗、灌浆,有利于避开后期干热风,以增加粒重;能够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向籽粒的运转,有利于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以提高产量。
(5)浇好孕穗肥水亩浇水40立方米,结合浇水亩追纯氮3~3.4公斤(总施肥量的20%,折尿素13~14.8公斤)。孕穗期是穗分化的四分子形成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部分小花集中退化,此时的肥水,能够促进花粉正常发育,增强花粉活力,有利于提高结实率,以增加穗粒数;能够延长绿色部分的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积累较多的干物质,快速地向籽粒转移,有利于提高灌浆速度,以增加粒重;能够提高茎叶组织中的水合程度和保水能力,提高叶片质量,增强根系活力,有利于增强对后期不利气候因素的抗性。实验证明,只要前期施肥量适当,孕穗期追肥不会造成贪青晚熟。
(6)浇好灌浆水在小麦开花后10天左右浇灌浆水。灌浆期是养分转运和积累的重要时期,对水分要求迫切,此时浇水能够延缓小麦后期衰老,有利于提高粒重。高产麦田后期一般不浇麦黄水。这是因为一方面高产麦田根系比较深,可利用土壤深层蓄水,不致造成缺水;另一方面,浇麦黄水,会使土壤空气不足,极易使根系窒息而死亡,造成减产,并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使品质降低。
(7)根外喷肥在扬花期前后亩用0.2%的磷酸二氢钾加2%的尿素溶液50~75公斤均匀喷雾1~2次。经多年试验,后期叶面喷肥,能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能力,一般可提高千粒重2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