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是当今世界上优秀的瘦肉型鸭种,原产中、南美洲地区,称瘤头鸭。公、母番鸭体重大小差异显著,成年公番鸭3-5千克,母番鸭2-2.5千克。年产蛋80 -120个,蛋重70-80克,孵化期35天。番鸭可水养、陆养、圈养、放养,生产设备简单,饲养管理方便,耐粗放饲养,饲料报酬高,生长快,抗病力强。但是,母番鸭就巢性强,产蛋量不高,因此国内许多地方用公番鸭作父本,与当地产蛋量高的母家鸭杂交,生产肉质优良的半番鸭,因半番鸭无繁殖能力,也称骡鸭。
一、商品肉番鸭的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1-3周龄)饲养
1、雏鸭的选择。按番鸭的羽色不同,有白番鸭、黑番鸭和黑白花番鸭之分。养殖者可根据当地习惯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羽色的番鸭饲养。
2、温、湿度。群养育雏保温多采用红外线灯,一般每盏250瓦红外线灯可保温100-120只雏番鸭。室温要求:第一周28℃左右,第二周25℃左右,第三周22℃左右,第四周20℃左右,育雏温度应避免忽高忽低。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3、密度。地面育雏1周龄每平方米40只左右,2周龄每平方米30只左右,3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
4、光照。第1周龄需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5瓦灯泡,灯泡高度离地面2米。第2-3周龄光照时间每天递减1小时,直至每天光照10小时,白天利用自然光照。人工光照强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到每平方米1瓦灯泡。4周龄起为自然光照。
5、饮水与喂食。出壳苗番鸭的开饮与开食应掌握先饮水、后开食。开食时间根据季节气温,一般在出壳后12-24小时进行,或者1/3的雏鸭有觅食行为时进行。饮水中加入适量葡萄糖开饮,或者用0.03%高锰酸钾水饮1-2天,以后在饮水中加适量速补和强力霉素或氟哌酸,以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开饮时注意不沾湿鸭毛,开饮后1小时左右开食。开食可用夹生米饭(水洗去粘)或潮显碎粒料,撒在清洁的塑料布上,让其自由采食。饲料可用混合粉料或夹生饭、碎米,5日龄后加喂切碎的青饲料。
6、饲料营养与配方。育雏期每千克饲料含代谢能12.13-12.55兆焦,粗蛋白19.5-22%,钙1-1.2%,磷0.35-0.45%。自配饲料参考配方(%):玉米45、四号粉20、麸皮5、细糠7、豆饼17 、进口鱼粉6,另加矿物质和维生素适量。
7、断喙爪,切翅尖。番鸭有发达的喙、坚硬的脚爪尖,会飞翔的翅膀,往往有碍于管理,必要时可采取在2-3日龄时切翅尖(将翅骨末端骨节切除),在2-3周龄时进行“断喙、断爪”。但留种用的公番鸭不宜断喙、断爪。
(二)中雏期(4-7周龄)饲养
1、饲喂。番鸭在这阶段中生长最快,采食量大增,消化能力增强,耐粗饲,提供的饲料可减精加粗,补喂青绿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最大限度地满足番鸭在饲料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但是番鸭易暴食,注意适当控制喂量。饲料变换应有一周过渡期。中雏期每千克饲料含代谢能11.7-12.55兆焦,粗蛋白18-19 %。饲料参考配方(%):玉米50、四号粉14、麸皮8、细糠10、豆饼14、鱼粉4,另加矿物质和维生素适量。
2、公母分开饲养。公鸭生长速度比母鸭快,体重也大于母鸭,采食量差异也较大,为使其更好满足各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因此从4周龄起应公母分开饲养。
3、饲养密度和分群。为便于管理,根据饲养场地面积和饲养数量,实行分群饲养,一般以200只左右一群为宜,在分群时应注意个体大小、强弱基本一致的为一群。饲养密度:4周龄每平方米公鸭15只、母鸭20只;5周龄每平方米公鸭10只、母鸭15只;6周龄起每平方米公鸭4只,母鸭8只。
4、管理。番鸭可陆养,有旱鸭之称,但大群饲养需建人造水池。在选择场址时,鸭舍边有河流或池塘最宜。由于番鸭不会换毛而怕热,因此夏秋季节应注意鸭舍通风凉爽。中雏期番鸭开始换羽,要防止出现啄羽癖。设置砂盘,供鸭采食粗砂。啄羽癖防治详见本节末。
(三)育肥期(8周龄-出栏)饲养
番鸭在育肥阶段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比例,每千克饲料代谢能不低于13兆焦,粗蛋白14-15 %。饲料参考配方(%):玉米60、四号粉10 、麸皮8 、细糠8 、豆饼12 、鱼粉2,另加矿物质维生素适量。为提高瘦肉率,降低饲养成本,母鸭在8周龄、公鸭在9周龄时开始控制喂饲,只给自由采食量的90-95%,一般每只母番鸭每天喂110-125克,公番鸭每只每天喂180-190克。肥育时间长为3周,即母鸭11周龄、公鸭12周龄时出栏。在管理上应限制运动,保持安静,栏舍应清洁、干燥,以利于羽毛整洁。
二、种番鸭的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1-4周龄)饲养
种番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同商品肉番鸭育雏相似,只是光照时间不一样,种番鸭光照时间1周龄时每天为24-18小时;2周龄为16小时;3-4周龄为14小时。
(二)后备期(5-28周龄)饲养
1、公母分开饲养。5周龄时公母鸭分开饲养,原因与商品肉番鸭相同。
2、饲喂。这阶段主要是采取限饲措施,其目的是避免后备种番鸭过肥、过重和过早性成熟,影响以后的产蛋性能。公鸭的限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75-80%,母鸭的限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85-90%,一直限喂到24周龄时才开始逐步增加喂料量。限饲方法:每日喂1次,将1天的喂料量1次性投喂;公鸭在12-18 周龄间可采用隔日限喂,将2天的喂料量1次性隔天投喂。饲料的代谢能为11.29-11.7兆焦/千克,粗蛋白为14-15%,每只鸭平均用料100- 150克,青饲料25-50克,到24周龄时母鸭体重控制在2200克左右,公鸭体重控制在3500克左右。
3、光照。每天为9-10小时,主要靠自然光照。从26周龄起应开始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至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维持到产蛋结束。
4、选种。在9周龄左右时初选,按公母1∶4-5选留公鸭。对不符合种用要求的淘汰,作商品肉番鸭处理,经育肥后上市。留下的按后备种番鸭的要求培育,再养至24周龄时进行第二次选择。公鸭要求个大体长,背直而宽,胸骨长而正直,头大颈粗,两眼圆亮,脚长且两脚间距宽,羽毛有光泽,尾稍上翘,性情活泼、体魄健壮的公鸭留种。母鸭要求头大宽圆,颈粗,喙宽而直,胸部丰满前突,背长而宽,腹深,脚粗而稍短,两脚间距宽,体型较大的健康母鸭留种。按公母1∶6- 8选留公鸭,同时公母合群饲养,每群应多配几只公鸭,以备补充淘汰用。
5、管理。从5周龄开始进行生活规律的调教和训练,每天的饮水、吃食、舍外活动、下水、上岸梳理羽毛、入舍休息等要定时,逐渐建立条件反射,这既有利于管理,又可以保证鸭群正常生长发育。鸭舍空气新鲜流通,保持清洁干燥。
(三)产蛋期饲养
1、饲喂。番鸭性成熟较迟,母鸭在27-29周龄开产,在临开产前可适当提高粗蛋白水平,逐渐过渡到产蛋期所需的营养水平。产蛋期日粮每千克代谢能11.71- 12.12兆焦,粗粗蛋17-19%,钙2.8%,磷0.5%,并适当提高矿物质、维生素含量,自由采食,每只鸭每天用料一般为母鸭120-180克,公鸭200克左右。为提高番鸭消化力,舍内应设置砂砾盆,供鸭采食。
2、配种。一般采用自然交配,番鸭喜在水中交配,且交配时间多集中在15-17时,故这段时间宜将鸭放到水上。陆上配种可采取人工辅助方法,有利于提高受精率。为降低种番鸭的饲养成本,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减少公番鸭饲养数量(人工授精公母比例1∶30-40)。
3、准备产蛋箱。为使母鸭早日适应产蛋环境,在开产前2周应在舍内靠墙四周放入产蛋箱。也可采用简单而实用的产蛋窝,即舍内四周离墙40厘米处,用砖块垒成三块砖高度的围栏,内铺垫草,供番鸭产蛋。为使种蛋清洁,产蛋窝每天应清扫和更换垫草。
4、种鸭利用年限。公鸭一般利用1-1.5年即淘汰,母鸭利用2年左右。母鸭27-29周龄开产,到33-35周龄时达产蛋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大约经 20-22周的产蛋后,第1个产蛋期结束(此时为第53-55周龄)。接着就是长达7-9周的换羽期(若不采取强制换羽任其自然换羽则需13-17周)。到60-63周龄时,第2个产蛋期又开始,再经20-22周的产蛋后,到80-83周龄后,第2个产蛋期结束后10天内淘汰。番鸭产蛋率在62%左右,第 1个产蛋期稍高于第2个产蛋期。
5、强制换羽期的饲养管理。
(1)饲喂。一般在第1个产蛋期将要结束时,即50-53周龄时进行强制换羽,公母分开饲养。先停料(冬季停2-4天,夏季停4-6天),但不限饮水。停料结束后,改喂换羽期饲料,每千克饲料代谢能11.3兆焦,粗蛋白12%、钙1.4%、磷0.45%。在60-63周龄时喂产蛋期饲料,喂料量逐渐增加,到65周龄时达公母平均日喂180克,此后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2)光照。在实施强制换羽1周后,将光照时间逐渐减至每天8小时(长日照季节,可将门、窗用2层黑布帘遮挡,9时将黑布帘卷起,17时将黑布帘放下)。强制换羽进行到9周时逐渐增加光照时间,直至增加到16周时的每天16小时,维持到第2个产蛋期结束。光照强度也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到每平方米 5-6瓦灯泡。
(3)公母合群。当执行强制换羽的第6周时,按公母配比1∶7再合群饲养。
三、番鸭的杂交利用
番鸭与家鸭(绍兴鸭等)之间的杂交是不同属不同种之间的远缘杂交,其后代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但是没有生殖能力,故称骡鸭或半番鸭。半番鸭有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等优点,各地都有饲养。杂交方式以正交效果为好,即公番鸭与母家鸭杂交,因用家鸭作母本,产蛋多,生产半番鸭就多,饲养成本也就低。半番鸭的饲养管理可以参照商品肉番鸭的饲养管理。
四、番鸭主要疾病防治
(一)番鸭细小病毒病
本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至35日龄的雏番鸭,以三周龄为发病高峰,故该病又称“三周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本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主要通过水平传播,患病雏番鸭、康复带毒雏番鸭以及呈隐性感染的青年番鸭和成年番鸭均可成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种蛋蛋壳被污染后可将病毒传播给刚出壳的雏番鸭而导致发病。该病毒只感染番鸭,不感染其他鸭、鹅和鸡。对酸和热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紫外线照射敏感。
(1)诊断
①根据临床症状:病雏番鸭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脚软喜蹲伏,张口呼吸,排灰白色或绿色稀粪,并粘附于肛门周围。
②根据病理剖检:病死雏番鸭的胰腺苍白,局部充血,表面有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胆囊臌胀。心肌苍白驰软。肠道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回肠中后段营可见外观显著膨胀的肠节,形如香肠,膨大部的肠腔内充塞有淡灰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将肠腔完全阻塞。
③根据鉴别诊断:本病多与雏番鸭小鹅病毒感染相混淆,雏番鸭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即鹅细小病毒)引起的4-20日龄雏番鸭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高,临床上主要以扭颈、抽搐和水样腹泻为特征,一般不出现呼吸困难。本病还应与雏番鸭肝炎相鉴别。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等方法,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作实验室诊断。
(2)防治
①执行综合预防措施,孵坊及种蛋按规定消毒。
②主动免疫。种番鸭于开产前1个月左右皮下或肌肉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过15天左右,以油佐剂灭活苗再次免疫,在两次免疫后15天至4个月内所产蛋孵出的雏番鸭,其母源抗体一般能抵抗该病毒感染。种番鸭4个月后必须再次进行免疫,以提高母源抗体。对未经兔疫的种番鸭(包括种番鸭免疫后4个月以上)所产蛋孵化的雏番鸭,在出壳48小时内皮下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免疫后7天内应严格隔离饲养,防制强毒感染。
③被动免疫。雏番鸭出壳后24小时内皮下注射同源高免血清,可达到预防或控制本病的流行、发生。
(二)番鸭“花肝”病
本病是1998年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先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脏,在肝表面散布许多灰白色坏死小点,故按其特征称“花肝”病,有的地方也称“白点病”。主要侵害7-40日龄的雏番鸭,发病多见于15-25日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一般为30%左右,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严重的死亡率可达95%以上。本病发病急传播快,病势发展迅速,一旦出现雏鸭死亡,1-2天内达到死亡高峰。因病原的归属尚在研究中,有报导称呼肠孤病毒病。
1、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患病雏番鸭精神沉郁、震颤、脚软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
(2)根据病理剖检:特征性病变主要表现在肝脏,稍肿大,色棕褐,肝表面散布许多栗米大小至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脾稍肿大,也可见类似肝脏的病变。肾苍白、有小点状出血。部分肺淤血、水肿。胰腺苍白,表面有白色细小圆形斑点。
2、防治
番鸭“花肝”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加强饲养管理和综合性防制措施。在有疫地区以本饲养场病番鸭分离病毒株研制成的灭活疫苗对本场番鸭进行预防。
(三)番鸭啄羽癖防治
啄羽癖是家禽规模饲养所发生的普通病,就鸭而言,番鸭的啄羽癖现象比其它鸭更为普遍,其行为可分为两种,一是啄翅(翅羽)、啄肛;二是啄背(背羽)。啄翅、啄肛现象通常以急性过程发生,突然出现有许多番鸭啄伤,甚至被啄出血,啄伤部位以翅膀覆主翼羽处为主,也有少数肛门被啄出血,此时被啄的鸭子应及时隔离饲养,否则会被啄死。而啄背现象以慢性过程发生,往往何时开始发生啄背不知道,到发现部分番鸭背部靠尾处被啄出现一块无毛区,已有一段时间了,并有被啄伤的黑痂,较少出现被啄出血的情况。
1、发生啄羽癖的原因。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和适应番鸭的要求,就容易引发啄羽癖,如日粮中含硫氨基酸不足、钙与磷比例失调、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足等,光照太强、时间过长,饲养密度过高及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诱发啄羽癖。
2、啄羽癖的防治。要查找和分析啄羽癖诱发的原因,加以改善,可选择性地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在饲料中按0.4-0.5%的比例添加蛋氨酸,连续喂3天;
(2)添加石膏粉,按1%的比例拌料喂。
(3)喂盐水,配成2%的食盐水,早上鸭放出去之前在舍内供鸭子饮用,每天1次,每次饮盐水时间不超过30分钟,连续饮3天。
(4)增喂新鲜蔬菜,把整株菜吊挂在运动场里,让鸭去啄,既可以补充维生素和粗纤维,还可以诱导啄菜而避开啄羽。
(5)据报导,在番鸭饲料中拌入10%啤酒糟,再加入0.3%的蛋氨酸,连续喂3天,效果较好。
(6)断喙是防止啄羽癖最有效的措施。
(四)其它疾病
番鸭易发生的其它疾病还有不少,如雏番鸭病毒性肝炎,雏番鸭小鹅瘟、番鸭浆膜炎(鸭瘟里默氏杆菌病)、禽流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