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由于当前市场上的缓控释肥产品众多,存在严重的良莠不齐现象,现浅析一下,为提高认识水平、增强鉴别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1、为什么要发展缓控释肥料? 众所周知,在植物所需要的三大营养元素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实际利用率很低,氮肥的平均利用率只有30-35%左右,钾肥只有40%左右,磷肥的作物当季利用率不足20%,但后效仍然明显,也就是说钾、磷特别是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都白白浪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加剧,人们都把眼光放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上。肥料利用率低的根本原因是肥料的溶解时间短和作物生长期长之间矛盾所造成的,如在20℃土壤温度中,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只需4-5天水解溶化成能被作物吸收的氮元素,除被作物当时吸收和土壤部分吸附外,大部分都损失掉了。基于对此的研究,人们就想办法减慢肥料的释放速度,尽量与作物的生长期相吻合,以此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如何减慢和提高呢?那就需要了解肥料的损失途径。 2、肥料是如何损失的? 氮肥的损失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铵态氮的挥发损失,当我们打开碳酸氢铵包装时会闻到刺鼻的铵味,这就是铵态氮的挥发,肥料氮含量越高土壤溶液中铵的浓度就越高,向大气逸散的就越多,氮的损失就会相应增多;第二、硝态氮的淋失:施入土壤中的铵态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会转化为硝态氮,它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易随降雨或灌溉流失;第三、反硝化损失: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发生反应,还原为气态氮,飘入空中而损失。 钾肥的损失主要是溶于水后随水流失。 磷肥不易挥发、淋失,所以在土壤中保存的较多,除被当季作物利用外还有明显的后效,另外它会与土壤中的其他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而使磷被土壤固定,作物吸收不了,造成磷肥的浪费。 3、什么是缓释肥、控释肥? 由于缓控释肥对提高肥料特别是氮肥的利用率效果明显,各国积极推广,相应的关于缓控肥的定义被认可,在国际肥料发展中心(IFDC)编写的“肥料手册”中对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的定义为: 缓释肥料:即一种肥料所含的养分是以化合的或以某种物理的状态存在,以使肥料养分对作物的有效性延长; 控释肥料:即肥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养分在土壤溶液中具有微溶性,以使它们在作物整个生长期均有效,理想的这种肥料应当是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一致,微溶性可以是肥料本身特性或通过包膜可溶性粒子获得。 美国植物养分管理署(AAPFCO)和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将尿素与醛类化合物的缩合产物生产的肥料称为缓释肥料,包膜和包裹肥料称为控释肥料,添加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等肥料称为稳态肥料。 目前,我国还没有控释肥料的相关标准,只有缓释肥料标准(GB/T23348),仅适用于 树脂包膜的肥料,由于许多企业,比如金正大、茂施,均采用树脂包膜技术,所以按照国外的标准都宣传是控释肥料,只不过在包装上按照要求标识缓释肥料,另外还有硫包衣尿素(HG/T3997-2008)的行业标准、脲醛缓释肥料(HG/T4137-2010)标准、稳定态肥料,与国外相比,我国政府对缓控肥的管理还是比较重视的。但由于我国市场上的实际产品与国外的标称定义有差别,在称谓上还是有点乱的感觉,所以在不太正式的场合下统称为缓控肥。 4、目前我国缓控肥的分类、作用机理及现状 根据笔者在市场上考察,我国缓控肥均为控氮型,也就是说只对氮肥中的一部分进行缓控释放,可分为四大类:第一以金正大、茂施为代表的树脂包膜控释型,作用机理是用高分子树脂在肥料外形成一层致密的膜,控制肥料的释放,可以控氮、控复合肥,后者可以控钾,前者的膜不可降解、后者可降解;第二以住商为代表的尿甲醛缓释型,作用机理是尿素与甲醛发生反应形成微溶有机氮化合物,减缓氮在土壤中的水解,但甲醛会对土壤产生副作用;第三以汉枫为代表的硫包衣尿素型,作用机理与第一类类似,但由于含硫,所以在水田和酸性土壤中慎用,并且执行标准与树脂包膜的不一样;第四以施可丰、爱农为代表的稳定态肥料(加入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作用机理是抑制剂杀死微生物和活性酶来减缓脲酶对尿素的水解,但抑制效果及对减少氮素总损失量的作用尚未得到广泛验证。 经过几年国家和部分企业的推广,人们正在看到缓控肥的良好效果,农民正逐步接受缓控肥料,但也同样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乱标识:不是缓释肥的标缓释肥,二是对普通肥料涂色,看起来象包膜的缓控肥,欺骗消费者,三是以少充多,实际控氮比例很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达不到控氮8%的标8%,以劣充好,用劣质缓控肥冒充缓控优良的肥料,现在市场上最多的是用硫包衣尿素作为控释成分,标识GB/T23348标准,这是严重的欺骗。
由于当前市场上的缓控释肥产品众多,存在严重的良莠不齐现象,现浅析一下,为提高认识水平、增强鉴别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1、为什么要发展缓控释肥料?
众所周知,在植物所需要的三大营养元素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实际利用率很低,氮肥的平均利用率只有30-35%左右,钾肥只有40%左右,磷肥的作物当季利用率不足20%,但后效仍然明显,也就是说钾、磷特别是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都白白浪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加剧,人们都把眼光放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上。肥料利用率低的根本原因是肥料的溶解时间短和作物生长期长之间矛盾所造成的,如在20℃土壤温度中,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只需4-5天水解溶化成能被作物吸收的氮元素,除被作物当时吸收和土壤部分吸附外,大部分都损失掉了。基于对此的研究,人们就想办法减慢肥料的释放速度,尽量与作物的生长期相吻合,以此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如何减慢和提高呢?那就需要了解肥料的损失途径。
2、肥料是如何损失的?
氮肥的损失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铵态氮的挥发损失,当我们打开碳酸氢铵包装时会闻到刺鼻的铵味,这就是铵态氮的挥发,肥料氮含量越高土壤溶液中铵的浓度就越高,向大气逸散的就越多,氮的损失就会相应增多;第二、硝态氮的淋失:施入土壤中的铵态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会转化为硝态氮,它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易随降雨或灌溉流失;第三、反硝化损失: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发生反应,还原为气态氮,飘入空中而损失。
钾肥的损失主要是溶于水后随水流失。
磷肥不易挥发、淋失,所以在土壤中保存的较多,除被当季作物利用外还有明显的后效,另外它会与土壤中的其他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而使磷被土壤固定,作物吸收不了,造成磷肥的浪费。
3、什么是缓释肥、控释肥?
由于缓控释肥对提高肥料特别是氮肥的利用率效果明显,各国积极推广,相应的关于缓控肥的定义被认可,在国际肥料发展中心(IFDC)编写的“肥料手册”中对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的定义为:
缓释肥料:即一种肥料所含的养分是以化合的或以某种物理的状态存在,以使肥料养分对作物的有效性延长;
控释肥料:即肥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养分在土壤溶液中具有微溶性,以使它们在作物整个生长期均有效,理想的这种肥料应当是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一致,微溶性可以是肥料本身特性或通过包膜可溶性粒子获得。
美国植物养分管理署(AAPFCO)和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将尿素与醛类化合物的缩合产物生产的肥料称为缓释肥料,包膜和包裹肥料称为控释肥料,添加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等肥料称为稳态肥料。
目前,我国还没有控释肥料的相关标准,只有缓释肥料标准(GB/T23348),仅适用于
树脂包膜的肥料,由于许多企业,比如金正大、茂施,均采用树脂包膜技术,所以按照国外的标准都宣传是控释肥料,只不过在包装上按照要求标识缓释肥料,另外还有硫包衣尿素(HG/T3997-2008)的行业标准、脲醛缓释肥料(HG/T4137-2010)标准、稳定态肥料,与国外相比,我国政府对缓控肥的管理还是比较重视的。但由于我国市场上的实际产品与国外的标称定义有差别,在称谓上还是有点乱的感觉,所以在不太正式的场合下统称为缓控肥。
4、目前我国缓控肥的分类、作用机理及现状
根据笔者在市场上考察,我国缓控肥均为控氮型,也就是说只对氮肥中的一部分进行缓控释放,可分为四大类:第一以金正大、茂施为代表的树脂包膜控释型,作用机理是用高分子树脂在肥料外形成一层致密的膜,控制肥料的释放,可以控氮、控复合肥,后者可以控钾,前者的膜不可降解、后者可降解;第二以住商为代表的尿甲醛缓释型,作用机理是尿素与甲醛发生反应形成微溶有机氮化合物,减缓氮在土壤中的水解,但甲醛会对土壤产生副作用;第三以汉枫为代表的硫包衣尿素型,作用机理与第一类类似,但由于含硫,所以在水田和酸性土壤中慎用,并且执行标准与树脂包膜的不一样;第四以施可丰、爱农为代表的稳定态肥料(加入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作用机理是抑制剂杀死微生物和活性酶来减缓脲酶对尿素的水解,但抑制效果及对减少氮素总损失量的作用尚未得到广泛验证。
经过几年国家和部分企业的推广,人们正在看到缓控肥的良好效果,农民正逐步接受缓控肥料,但也同样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乱标识:不是缓释肥的标缓释肥,二是对普通肥料涂色,看起来象包膜的缓控肥,欺骗消费者,三是以少充多,实际控氮比例很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达不到控氮8%的标8%,以劣充好,用劣质缓控肥冒充缓控优良的肥料,现在市场上最多的是用硫包衣尿素作为控释成分,标识GB/T23348标准,这是严重的欺骗。
以上信息由董肖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