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属担子菌亚门,异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木耳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在八十年代前,人工栽培以段木栽培为主,80年代末期代料栽培黑木耳试验成功,不论产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90年代中期又发展到畦床立袋出耳的模式。2003-2004年平泉县食用菌研究会经多方考察,确立了“全日光露地畦床立袋出耳”的新模式,黑木耳栽培更先进一步。此模式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2004年该县一种植户,生产近400平方米的黑木耳,获纯利14400余元。因此在广大北方农村因时因地大力发展黑木耳,是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一、黑木耳的生活条件
(一)营养
黑木耳是一种木腐菌,以锯末、玉米芯为主要原料,以锯末、玉米芯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为主要的营养源,并辅一定量的麦麸、谷糠、石膏等,以提高木耳的质量和产量。
(二)温度
黑木耳是耐寒怕热的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36℃,最适温度是22℃-28℃,在-40℃的低温条件下不会死亡,而超过36℃对菌丝生长不利。子实体阶段的最适温度为18℃-22℃。22℃以上耳片生长快,耳片薄,色泽淡;温度低,耳片生长慢,肉厚,色黑,所以春耳、秋耳较伏耳好,北方生产的比南方生产的质量好。
(三)水分与湿度
黑木耳是喜湿性菌类,子实体的吸水能力特强。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65%。子实体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以90%-95%为宜。黑木耳子实体能在较短暂的降雨或人工喷水时吸收大量的水分。在较干燥的条件下,子实体短暂干缩,待吸水后仍能继续生长。故在生产时要干湿交替,晴雨相间,符合黑木耳的生活习性。
(四)空气
黑木耳属好气性真菌,不论在发菌阶段还是在出耳阶段,都应保持空气的新鲜,给以较充足的氧气。
(五)光照
菌丝阶段一般不需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能正常的生长,但光线过强,易造成过早地形成原基。子实体阶段,需要大量的散射光线。在空气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光照不足易引起色泽淡等发育不正常的现象发生。
(六)酸碱度
菌丝在pH值为4-7时均能正常生长,但以pH值5-6.5较为适宜。
二、黑木耳栽培季节的确定
黑木耳的栽培分为春栽和秋栽二种,春栽的于2月份生产栽培袋,4月中、下旬即可下地催耳,7月上、中旬出耳结束。秋栽的5月中、下旬生产菌袋,8月上、中旬即可下地催芽,11月上旬出耳结束(正常的发菌期为45-50天,养菌期为5-7天,催芽期7-10天,采耳期为45-60天)。
三、黑木耳生产的培养基配方
(一)、杂木屑80%、麦麸19%、石膏1%,石灰0.5%,黑木耳助长剂5g,含水量为55%-60%。
(二)、硬杂木屑77.5%、麦麸10%、稻糠10%,黄豆粉2%,糖1%,石膏1%,石灰0.5%,黑木耳助长剂5g,含水量为5%-60%。
四、生产工艺
(一) 生产前的准备
1、出菇场地的选择:全日光生产黑木耳,场地要求较严格,以前生产过食用菌的场地不能用,有污染源、垃圾场地也不能用,并要远离鸡舍、畜舍,以远离村庄的耕地最理想。
2、据配方和生产规模备料:
选择新鲜的柞木、桦木、杨柳木为主的新鲜杂木屑,无霉烂变质的玉米芯(粉碎要细),当年的新麸皮或谷糠入料,其它的如石灰、石膏等应严格质量。
3、搭建通风良好,冷取暖,热降温,环境卫生,远离污染源且水、电方便的发菌室。
4、到有实力的合法单位购进菌种及其它生产资料如塑料袋等。
5、接种室:要求能封闭,能通风,既可在接种箱中进行,也可在接种帐中进行。
(二)生产。
1、装袋、灭菌、接种
(1)拌料装袋:先将配方中的锯末、麦麸、石膏、石灰等混匀,把黑木耳助长剂溶解在水中再加入料内,搅拌均匀,拌好后堆闷15-20分钟装袋。
将袋套进装袋机出口装到离袋口8cm左右拉出压实,用线扎紧再反折、捆牢。
(2)常压灭菌:灭菌环节直接关系到菌袋的污染和出菇时间,故要十分注意,袋内温度达90℃时,要排放冷气,达到100℃后记录时间保持24小时,锅内要加热水,防止“大头、小尾、中间松”的烧法。灭菌后待袋温降止70℃左右时直接搬入接种室冷却。在出锅的过程中注意检查袋,如发现破袋要及时贴好。
(3)接种:接种前应将菌种先放接种箱内,消毒去掉菌膜,挖掉老化菌皮,再用75%的酒精消毒,然后将消毒好的薄膜罩住瓶口,用皮圈扎紧以备用。
接种室墙、门、窗应无尘土,地上铺纸或薄膜,待料温降至20℃以下时,将菌种及接种设备、器具(用75%酒精消毒)搬入接种室,用消毒灵每立方米8克,熏1.6-2小时,如药味太浓可开单门放风15分钟左右,若用甲醛,每立方米15毫升,高锰酸钾10克,混合熏2小时,通风30分钟左右。
接种必须按着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人员衣着清洁,进入接种室操作,应少说话和少走动,双手用75%酒精消毒,器具过火焰消毒,每组10人分工配合,两递袋,两人剪胶纸,三人打菌穴,三人拿接种器接种,(如果量小可三人一组),接种要迅速准确,一面接五六处即可,菌种接好后,立即用胶纸贴住,叠成四袋井字架,高不超10层。
(4)发菌管理:发菌阶段,室温要保持22℃-25℃,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遇高温超过28℃时,及时通风换气,当菌圈达5厘米时开始倒袋并倒出污染袋。
2、作畦:
按要求选好地块,整平,除去杂草,进行作畦,床高5cm宽90cm长度不限,形似砖场的架台,每平方可摆放20袋左右。
3、开口:
将发好菌5—7天的菌袋,去掉棉塞和套环,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表面消毒,开V形口,每袋开口10(小)-20(大)个,集中催芽。
4、催芽:
开口后集中催芽,床面用石灰、多菌灵等进行床面的消毒处理,采用大袋生产,可从中间一割两段。袋与袋间留30cm的距离,以利出芽及通风换气,随摆袋随用新草帘盖袋。避免在阳光下爆晒出耳,开口后7日内防雨水,春季出耳的要在下午4点打开帘子,让菌袋接受阳光的热量与光线的刺激,促进耳基的形成,夜晚不用盖,早上8点前于地面浇一次水后,将草帘子盖上,每天如此,至耳芽出齐即可分床(大概需7-10天)。
5、 分床:
当耳芽出齐后,进行分床。分床前须在地面铺设一层地膜,轻拿轻放,直立摆放,每平方米摆放20袋。
6、浇水:
生产黑木耳浇水是最关键的一环。采用清澈无污染的河水或井水。pH呈中性,采用专用喷水设施进行喷水,喷水时间合理的安排,适合的浇水方法为:早3点-7点,下午3点-晚上7点。
7、适时采收:
当耳片背长出白色的孢子,达到八成熟时要及时的采收。若耳片伸手或向上卷,影响质量和产量。采收方法可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不要带锯末,保持耳片的清洁。也可用手握住耳片贴根基处拧下。
8、晾晒:
晾晒时要耳片在上,耳基在下,呈大朵状的要在晾晒时将耳片撕开成单片状。晾晒时要用网状物,上下通气为好,搭架子用纱窗,中途不可翻动,一次性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