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商情
入网

奉贤区马犬幼犬养殖场出售

2018/07/21 17:24:17

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规格型号:齐全
计量单位:条
产品单价:1200
供求数量:10000
奉贤区马犬幼犬养殖场出售
 联系人:金经理
 

一、公犬初情期12-14月龄,初次配种应在18月龄。公犬,性反射强,密度高,可常年配种。二、母犬性早熟,母犬初情期8-12月龄,4-6个月为一个性周期。初次配种适宜时间18月龄。期平均为12天,期为58-62天。母犬无季节性,春秋两季较多。繁殖性能好,母犬受胎率高,窝产仔数多,母性强,仔犬成活率高

活泼,嗅觉灵敏、胆大、攻击力强、警觉性高、探求反射强、衔取、占有欲强、服从性好、体能好、奔跑快、跳跃性好、耐力持久。从工作领域角度讲适应于刑事侦查、治安防范、、救援、检验检疫等工作领域;从专业领域角度讲适应于气味鉴别、追踪、物证搜索、搜捕、搜毒、搜爆、巡逻、警戒、守候、抓捕、、救援等专业领域。
公犬低于58厘米或高于69厘米,母犬低于53厘米或高于64厘米。 耳朵像猎犬一样下垂或半立。 两个或更多的上门齿与两个或更多的下门齿无法咬合的下颚突出咬合。 短尾或截尾。 极度凶残或胆小。 在脚趾、前胸、鼻镜以外出现白或霜状点。 在耳朵、眼皮、鼻镜周围和下颚黑色

耳朵是黑色的。 面部颜色的缺陷包括:黑色,黑色不完整,或者一个全黑的头部。在以下任何区域黑色也是缺陷:鼻镜周围,下巴,耳朵基部眼眉。

以上信息由金庆雪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方式

人:
(男)
联系电话:
18866135030
手机号码:
18866135030
在线咨询:
邮政编码:
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

金农网农业百科


    随着牙鲆养殖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牙鲆疾病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养殖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天然海域中,牙鲆由于密度小,饵料鲜活,发生疾病并导致大量死亡的情况很少见,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特别是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由于生活环境、养殖密度、饵料质量、管理状况等因素,各种疾病发生率大大提高。下面总结一下牙鲆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腹水病

  病原 爱德华氏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0.5微米~3微米,具有运动性。

  症状 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发现,给早期治疗造成了困难。在病情的中后期,鱼腹部膨胀,严重时由于腹内压力过高使一部分肠道脱垂于肛门外。开腹后腹腔内有大量浓液状腹水,但肠道内无腹水,色淡。肝和肾肥大并伴有出血症状。

  流行 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是流行于淡水和海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细菌病。而海水鱼类牙鲆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已经成为海水人工养殖牙鲆危害较重的三大疾病之一。牙鲆从仔鱼到成鱼均有可能患病。

  防治 勤换水,保持饲养环境清洁。由于此菌对各种抗生物质和合成抗菌剂具有感受性,可投喂抗菌素药饵(土霉素0.4%~0.5%)适当地给予药物治疗还是有效的。

  二、腹胀病

  病原 溶藻弧菌。

  症状 患病的仔鱼胃囊膨大,有的甚至腹部膨胀破裂,整个胃囊膨出以至脱离鱼体。稚鱼浮在水面打转,消化道内充满气泡或水样的东西,很少有饵料。

  流行 牙鲆人工育苗期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几乎所有育苗池都发现过,多时每池有数百尾鱼患病。

  防治 早期发现异常鱼,勤换水,保持水环境清洁,投喂鲜活饵料。为了预防疾病,一般都是进行定期投药或药浴。常用的药物有土霉素、四环素、呋喃唑酮等。

  三、肠道白浊病

  病原 弧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稍弯,两端圆形,一端单鞭毛或多鞭毛,具运动性。

  症状 仔鱼不活泼,随波逐流。随着病情的发展,仔鱼停止摄食,消化道萎缩,腹部下陷,空胃、空肠,明显可见肠道白浊的症状。

  流行 该病多发生在20日~30日龄变态期的仔鱼(全长1厘米左右),水温18℃~20.1℃,仔鱼死亡率高达90%,有时3天~5天内全池鱼几乎全部死亡。我国在进行牙鲆人工育苗时,孵化18天的牙鲆也发现该病。

  防治 以预防为主。保持饲养环境清洁,放养密度合理 。杜绝投喂带病的生物饵料,轮虫培养过程中必须用消毒水,搞好水质调节,定期药浴。

  四、鳗弧菌病

  病原 鳗弧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0.5微米~2微米。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竖身游泳,脱鳞,体表溃疡,消瘦,鳍膜破损,露出鳍软条骨末端,鳍出血、糜烂。解剖后,除肝脏褪色外无其他显著病变。

  流行 主要侵害牙鲆稚鱼,死亡率达50%以上。体长5厘米~20厘米稚鱼,全年都可发生,特别是在4月~7月水温上升期的早期发生。

  防治 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及饲养环境清洁,及时清除池底污物。因为水质及底质恶化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五、链球菌病

  病原 链球菌属一种,革兰氏阳性的2个或数个菌相连成链状的球菌,无运动性,β性溶血。

  症状 病鱼眼球白浊、充血、突出,鳃盖软条骨间膜充血发红,上、下颚充血。解剖可发现腹腔内有积水,肠管发炎,肝脏出血。但多数病鱼肉眼看不出显著的病变。

  流行1981年在日本养殖牙鲆首次发现,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发病季节多在夏季高水温期。

  防治 该菌对金霉素系抗生物质等显示出高度感受性,故用药饵投喂可以治疗,但仍要以预防为主。加强水体交换,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降低放养密度,避免过量投饵,经常清除残饵。

  六、诺卡氏菌病

  病原 卡帕奇诺卡氏菌(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分枝丝状,无运动性。

  症状 濒死状态的鱼体表出现点状白斑,形成小而隆起的脓疱,有时能看到口部腐烂的个体。但也有病鱼的外表症状多种多样而并不显著的情况。解剖时脾脏和肾脏可看到白色节状的病变,有时在鳃、心脏上也能发现白色结节。

  流行1984年9月~11月最初发生在日本养殖牙鲆的当龄鱼中,病情发展缓慢,但是长期地、连续的死亡,累积死亡率达15%,是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

  防治 预防措施是早发现病鱼,及时清除,防止病情蔓延。药物治疗可用链霉素或氯霉素制成药饵,按每公斤鱼体重50毫克~60毫克连续投喂20天以上。

  七、滑走细菌病

  病原 海岸屈挠杆菌和屈挠杆菌属的一种,革兰氏阴性,弯曲而长的杆菌,在固体物上能滑行。

  症状 以背鳍、尾鳍等损坏、缺损,皮肤腐烂及坏死为主要症状,病重的个体皮肤呈溃疡状态,病轻的鱼体表局部白化。其内脏的异常情况肉眼不能辨别。

  流行 主要感染体长为3厘米~10厘米的稚鱼,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 预防措施是防止高密度养殖,经常换水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防止鱼体受伤,早期发现病鱼马上隔离,防止其他鱼群感染,隔离后部分症状轻的个体会自然痊愈。药物治疗可用磺胺药或土霉素(50~100)×10~6药浴1小时~3小时或口服药饵。

  八、牙鲆出血性败血病

  病原 变异微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成对排列成链,无鞭毛,不运动。

  症状 濒死的鱼在池中焦躁不安,常游到水表面,翻身跃出又跌入水中,如此反复,不久即沉底死亡。病鱼皮下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上下颚基部出血发红,表皮局部灶性水肿、糜烂。解剖可见肝脏土黄色,胃空,肠道浑浊。

  流行1993年夏季在青岛黄岛地区养殖牙鲆(210克~775克),皮下大面积弥漫性出血,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 以预防为主。低密度养殖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养殖用水、饵料消毒后再入池,及时隔离病鱼,用红霉素浸洗或用青霉素注射治疗。

信息说明

类型:
供应信息
编码:
2417175385.shtml
标题:
奉贤区马犬幼犬养殖场出售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