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其肉质肥厚,脆嫩,色泽乳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素中之荤”。采用下列室内出菇室外覆土栽培新技术,生物生化率可达100%—120%,而且菇体商品性好,与不覆土栽培相比,效益可提高15%—20%。 一、生物学特性(1)菌丝生长温度为6—30℃,最适温度18—25℃,原基和子实体形成温度10—20℃,最适温度15—18℃。(2)菌丝生长期阶段培养基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70%,湿度超过80%菌丝生长缓慢;但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要求90%— 95%。(3)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特别是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分化需要充足的氧气。(4)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形成和分化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5)培养料PH值适宜范围为6—8。 二、培养料配方棉子壳、杂木屑、玉米芯、蔗渣、废棉等均可作栽培原料,以搭配使用效果更好。参考配方:(1)杂木屑50%、棉子壳30%、麦麸 15%、玉米粉3%、蔗糖、石灰各1%;(2)杂木屑40%、棉子壳38%、麦麸20%、糖、石灰各1%;(3)杂木屑24%、棉子壳30%、麦麸 25%、玉米芯20%、石灰1%。按以上配方调成的混合料含水量60%。 三、装袋灭菌与接种培养料拌匀,糖与石灰对水后混入拌料。可用装袋机装袋,菌袋规格选择15厘米×30厘米×0.05厘米或17厘米×30厘米× 0.05厘米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装袋要求松紧适度,用套环套袋,按常规方法灭菌。待袋温降至30℃以下接种,用尖头木棍在袋中间扎洞,洞深2/3至 4/5,这样有利于菌丝萌发。 四、发菌期管理接种后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应选择干燥、通风、保温保湿、干净的房间,保持室温约25℃,空气相对湿度60%。每天通风1—2小时,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培养室可搭架,分为4层,高2米—2.5米,长2米—4米,每层高0.5米—0.8米,宽0.6米。低温季节应予加温。如有感染菌袋及时剔出烧毁。 五、出菇管理经20—25天,菌丝吃料4/5以上时,即可移入栽培室。 栽培室内保持温度10—18℃。菌袋去掉套环盖子,加强通风,以促进菌丝成熟。5—10天原基准备形成时,将套环颈圈取掉,把穴口老菌种挖掉。经7 天,子实体原基形成时,把袋口反折或用小刀把袋口膜切掉,保留1厘米。子实体慢慢膨大时,保持温度约16℃,空气相对湿度85%—95%。湿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子实体的品质。每天根据情况,用喷雾器在空中喷水2—3次,不得直接喷水在菇体上(否则菇体易发黄)。加强通风换气,通风不良易造成畸形菇。 六、疏蕾杏鲍菇有很多是料面长满菇蕾,菇蕾大多营养供应不上,以致子实体偏小,影响品质。此时应及时疏蕾。方法是用消毒过的刀片,选择那些个小、营养不良、畸形小菇,在其菌柄膨胀下部平整割除,并关闭门窗,停止喷水1天。 七、采收选择个大、菌盖圆整平滑、菌盖由凸圆趋于平面的菇体采收。采收时用已消毒的小刀,左手捏菇,在菌柄基部和菌丝体之间割出,注意避免伤及旁边小菇,如菇多不便切出,可用手拧转摘出(不可用力硬掰,以免菌丝体整块脱离培养基料)。采下的菇分类存放。 八、覆土管理选择以富含腐殖质、稍为肥沃疏松的土质,搭盖农膜与遮阳网相配合的棚。畦床挖深10—15厘米、宽130—150厘米,长度不拘。用2%石灰水与80%敌敌畏500倍液拌入土中。 第一潮菇采收后,把菌袋清理干净,移入畦床,可横放或竖放。四周填满细土,袋面覆土厚2—3厘米,床面铺稻草、秸秆保湿。然后在床面喷水至床上潮湿。盖上小拱棚2—3天,结合揭膜每天通风1—2次,喷洒小水。覆土后10—15天现蕾,20天后即可采收子实体。 九、病虫害防治杏鲍菇病害少,易发生虫害,主要为害的小菌蚊、真菌瘦蚊、金翅眼蕈蚊。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由于湿度大或通风不良,易造成菇体腐烂或栽培场地附近的烂菌袋、粪便、杂草、垃圾等易传播虫害。初期在子实体表面形成颗粒或丝状粘性透明体,类似胶水,这是菌蚊在子实体上排卵所致。几天后幼虫(肉眼难以观察)首先为害子实体原基,然后吸食子实体。受害部位呈凹状,黄褐色;严重者呈紫褐色,有臭味,表面有一层黏性液。有些畸形菇体内被蛀空。如不及时杀灭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1、以防为主,栽培场应选择干净的场所,通风良好,菇房周围无畜禽、杂草、粪便。2、有条件的菇房门、窗安装防虫网或纱布,防止成虫飞入产卵。3、栽培房使用前,用5%石灰水、敌百虫消毒杀虫。4、菇摘完后,用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敌百虫乳油喷杀。5、及时清除感染菌袋,集中深埋或烧毁。
以上信息由嘉祥县宝丰养殖专业合作社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省嘉祥县养殖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