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商情
入网

扶余县羊肉批发的地方

2018/01/19 18:47:57

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规格型号:只
计量单位:元
产品单价:26
供求数量:10000
小尾寒羊

外貌特征:个体高大,体型结构匀称,毛白色、鼻梁隆起,耳大下垂,脂尾呈圆形,尾尖上翻,尾长不过飞节;胸 部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体躯长呈圆筒状,四肢高,健壮端正。公羊头大颈粗,有螺旋形大角,母羊 头小颈长,多数有角,后躯发达。

品种特性:具有成熟早,早期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肉质好,四季发情,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等特性。

适应地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主要用途:该品种是我国发展肉羊生产或引用肉羊品种杂交培育肉羊品种的优良母本素材,发展羔羊肉生产。

种公羊辨别方式:雄性大的羊善于斗,就是两只羊用头相互碰撞,同龄羊斗赢的一只身体就比较健康,

如何选种:个体高大,体型结构匀称,毛白色、鼻梁隆起,耳大下垂,脂尾呈圆形,尾尖上翻,尾长不过飞节;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体躯长呈圆筒状,四肢高,健壮端正。公羊头大颈粗,有螺旋形大角,母羊头小颈长,多数有角,后躯发达
[3]

以上信息由王德梁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方式

人:
王海东(男)
联系电话:
14763723339
手机号码:
14763723339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政编码:
272400
电子邮箱:
2470369375@qq.com
联系地址:
山东东海养殖场

金农网农业百科


  

  奶牛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如不加以重视,则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临床蹄变形是指奶牛蹄的形状发生改变。由于蹄变形发生后所呈现的形状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三种。

  病因

  ⑴日粮配合不平衡,矿物质饲料钙、磷供应不足或比例不当,导致奶牛机体磷钙代谢紊乱,钙磷比例失调,引起蹄变形。

  ⑵蹄变形病与奶牛的产奶量有一定关系,一般单产高的牛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养殖户为了追求产奶量,在饲料中过量增加精饲料的喂量,粗饲料采食过少、品质太差,饲料精粗比例不当,使奶牛机体长期处于酸中毒状态,引起蹄叶发炎,导致蹄变形。

  ⑶饲养管理不当。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尿清扫不及时,牛蹄长期在粪尿和泥水中浸渍,致使蹄角质变软、变形。生产中不重视牛蹄保护,不定期修剪,也易引起蹄变形。

  ⑷蹄变形与公牛的遗传性有关。如果公牛有先天蹄变形,则后代也极易罹患该病。

  症状

  ⑴长蹄:即延蹄,指蹄的两侧支超过了正常蹄支的长度,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外观呈长形。

  ⑵宽蹄:蹄的两侧支长度和宽度都超过正常蹄支,外观大而宽,故又称为“大肢板”。此类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在站立时和运步时,蹄的前缘负重不实,向上稍翻,返回不宜。

  ⑶翻卷蹄:蹄的内侧支或外侧支蹄底翻卷。从蹄底面看,外侧缘过度磨损,蹄背部翻卷已变为蹄底,靠蹄叉部角质增厚,磨灭不正,蹄底负重不均,往往见后肢跗关节以下向外侧倾斜,呈“X”状。严重的病牛两后肢向后方伸延,病牛弓背、运步困难,呈拖曳式,称之为“翻蹄亮掌、拉拉胯”。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即蹄的变形情况即可确诊。

  防治

  药物治疗不可能使变形蹄恢复正常,临床上常采用修蹄疗法,根据蹄变的程度不同采用相应办法给予修整。因此,防治该病的关键在于搞好预防。生产中应注意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充分重视蛋白质、矿物质的供应。根据奶牛的泌乳状况,合理配制日粮,特别是高产奶牛应根据其产奶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一旦蹄形开始变化可注射维生素D3,日粮中补加钙粉,以阻止其恶化。钙磷比例一般以1.4∶1可获得磷钙代谢的正平衡。

  一般产头胎的母牛过度产奶(超过6000公斤)时发病较多,故不宜偏食偏喂,单纯追求高产。如奶牛因高产而出现弓背、拉胯等现象,并且是初发病牛,应提前停乳,以促使肌体恢复。

  同时,还应注意定期给奶牛修蹄。为防止蹄被粪、尿、污物浸渍,应使牛蹄经常保持干净(冬天干刷,夏天湿刷),运动场要及时清扫和保持干燥,每年应对全群牛普查蹄形,建立定期修蹄制度。凡变形蹄一律进行修整,每年1次~2次。为防止牛蹄感染,修蹄不宜在雨季进行。切实加强种公牛的选育工作,凡奶牛蹄变形与公牛有关者,可考虑不再使用该公牛配种。

信息说明

类型:
供应信息
编码:
4757613552.shtml
标题:
扶余县羊肉批发的地方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