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近几年,华东地区黄颡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浙江湖州南浔区以及德清县一带,笔者介绍一下当地黄颡鱼常见病害流行情况。 黄颡鱼常见病 体表溃疡症(烂皮病)病原:柱状氏纤维菌 发病特点:湖州地区在每年3月~5月,都会大面积发生以肌肉纽扣状腐烂、烂腮、烂尾、体表颜色脱落等为典型症状的溃疡症,俗称烂皮病,发病率在30%,死亡率在30%~50%,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病因分析: A、越冬期间,停食过早,不注意越冬期间增强鱼体的体质。 B、温回升后,池塘地质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水体恶化,造成体表免疫系统的损伤,造成细菌性病害的感染。 C、在临床病害防治中,发现烂皮病伴随车轮虫大量感染的病例达到70%,车轮虫的感染,可引起鱼体的应激,造成腮组织及体表粘液组织的损伤,造成易感病原感染。 爱得华氏菌感染(裂头病)病原:迟缓爱得华氏菌 发病特点:在6月~8月高温时节,黄颡鱼养殖密度越高的池塘,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发病率20%,死亡率30%~50%。典型症状:前期病鱼头部充血,后期开裂,病鱼集群在塘边游走,出现“吊水”症状,肝胆肿大,偶见肾周炎。发病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使用多种药物无效。 病因分析: A、苗种密度高及规格不整齐的塘口发病率高,证明病原在胁迫环境下的传播及感染速度较快。 B、根据爱得华氏菌为细胞内寄生菌的特点,其主要致病性为对免疫系统如肝脏、肾脏的伤害,造成免疫缺陷及败血症。 C、采用一般治疗方式,前期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根治,提示在治疗方法及疗程上尚需研究和摸索。 黄颡鱼套肠症 病原:应激综合症伴嗜麦芽寡氧单胞菌感染 发病特点:出现在7月~9月投喂量大的生长高峰时间,天气急剧变化后3天~5天开始发病,主要死亡大规格鱼种,典型症状为鱼肠道痉挛,肠道套入胃内或突出于泄殖腔外,肝脏发白,肠道内壁组织及胆囊组织病变不明显。死亡率在5%~10%,若伴随细菌感染,死亡率可达30%~50%。 病因分析: A、环境的应激是造成肠道痉挛的主要因素,消化系统机能紊乱,造成器官器质损害。 B、伴随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死亡率随发病时间的延长而加重。C、经常见于水质恶化及出现过浮头症状的塘口。 黄颡鱼病害的程序化防控措施 通过以上病害流行情况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主要的几种病害都呈现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特点,必须在养殖的过程中做到及时地预警跟踪,做到“无病早防,防重于治”,结合临床防治案例,我们提出了“一消、二调、三服、四改”的程序化用药方案,按照使用模式,亩投入预防药品成本约为150元,可有效预防降低发病的风险,减少发病几率。具体为: 一消在高峰期定期使用高效灭菌药物,控制水体里有害病原菌的感染。如通威毒消净、菌毒灵等,一般一月定期使用两次左右,防止用药超量,造成药害。 二调 “养好一塘鱼,必先养好一塘水”,水质的好坏是养鱼成败的根本,在使用消毒药物三天后,使用通威饲料伴侣或通威光合菌全程泼洒,可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控制水体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超标。建议每月使用生物制剂调水产品2个~3个周期。 三服在疫病高发期,定期拌料添加芪参免疫散、黄芪多糖、VC等免疫增强剂,有效提升鱼体抗病能力,5天一个疗程,每月内服2个疗程。发病的塘口,做好药敏的检测送样,利用药敏实验室筛选高效药物针对性治疗。 四改 使用水质改良制剂对底泥进行螯合、分解,防止有害物质的扩散。如强效生物底改或通威饲料伴侣底改型等,每月使用1次~2次。
以上信息由嘉祥县梁宝寺镇吉祥福珍禽养殖场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