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因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类药物而引起药效减退的现象,被称为“抗药性”,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长期、反复地使用同一类药物。一般某一种药物在同种病菌株或病虫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反应均有差异。如鱼类寄生虫中华鳋,对敌百虫或硫酸铜合剂反应敏感的个体,在施药后48小时内即死亡;在不敏感的个体中有一部分可忍受144小时方致死,还有一部分中毒麻痹后还会复苏。又由于这种不敏感特性在个体中可遗传,因而会逐渐形成优势而产生不敏感种群,即抗药性种群。如以前一般每隔二、三个月施一次敌百虫、杀灭中华鳋。而近年来已降到每隔15天、10天、甚至7 天就施药一次,且药量加大、虽然水中寄生虫数量减少了,但这些个体及其后代均形成了较强的抗药性。 二是施药技术不正确。如施药不匀,局部含药浓度低,使部分病原体受药的个体只产生应激,达不到杀灭;某些养殖者,担心鱼类安全,往往使用低于规定的剂量,也容易诱发抗药性菌株的突变。此外,在选用药物剂型,用药方式等方面出现偏差,均易诱发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三是养殖制度的影响。如采用轮捕轮放、套养等方法,往往使病毒、病菌、病虫等的寄主条件改变,也会扩大抗药种群的分布。在实际生产中,许多成鱼塘内的病原体大多是由鱼种塘转移而来,尤其在轮放套养鱼种及共同使用鱼网时比较明显。 抗药性已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完全避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则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掌握鱼病防治的主动权。 1、综合防治。要彻底清塘,做到合理搭配混养,以改变病原体的寄生宿主;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放养苗种、投喂饲料要严格消毒,水体也应定期消毒;再是要掌握准确的施用量,严格按操作规程施药。 2、轮换用药。不要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药物,以切断病原体抗药性种群的形成。应选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进行轮换使用。如对中华鳋、水蜈蚣可用灭虫精、灭虫灵或敌百虫、氨基甲酸脂类药物轮换使用。 3、混合用药。合理混用药物不仅能起到兼治病虫、增加药效、降低成本的作用,而且能明显地克服和抑制抗药性的发展。如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用,药效可增强一倍以上。但混用时,必须注意药物组合不能盲目搭配,要认真研究。对已确认的混合剂也不能长期使用,应作必要轮换,以防敌害生物产生多种抗药性。
以上信息由黄纪春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徐集镇畜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