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即生育酚。按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α、β、γ、σ四种类型。维生素E较广泛地分布于饲料中,各种青绿饲草是其主要来源。当青绿饲草接近成熟期时其含量较多,叶比茎含量多20倍~30倍。在露天下晒制或霉败变质的干草,可使其中的90%维生素E活性丧失,但若人工调制的干草和青贮维生素E活性丧失较少(这是由于维生素E的化学性质不十分稳定,易受紫外线氧化缘故)。在各种谷物胚部维生素E含量特别多;小麦、大麦与紫花苜蓿等维生素E含量相近,卵黄和植物油中维生素E含量也较多,但油粕类中维生素E含量较少。在动物性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也比较少。维生素E的l个国际单位相当于合成o生育酚醋酸盐的1毫克活性。当牛维生素E缺乏时,可发生一系列疾病,如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和鱼肉病等。
病因与病原
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维生素E缺乏症两种类型。
原发性维生素E缺乏症的病因:多发生于成年牛,特别是妊娠、分娩和哺乳母牛。其病因是由于饲喂劣质干草、稻草、块根类、豆壳类以及长期储存的干草和陈旧的青贮等饲草(料)所致。
继发性维生素E缺乏症的病因:发生于犊牛为数较多。其病因往往是由于饲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如鳕鱼肝、肝油、猪油、大豆油、椰子油、玉米油和亚麻籽油等混合饲料,使维生素E过多消耗而引起相对性维生素E缺乏,导致发生本病。
至于构成本病发生的诱因,各种应激如天气恶劣、长途运输或运动过强、腹泻、体温升高、营养不良以及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和亮氨酸不足等。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其确切的生理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维生素E在牛机体中主要作用之一是具有抗氧化作用,即能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化合物的氧化作用。每当硒缺乏时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更为明显。因此,维生素E不但能抑制过氧化氢化合物的产生,而且也能中和氧化过程中的游离基,致使各种细胞一亚细胞结构,尤其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线粒体、内网质等膜结构,得以免受氧化破坏,保护其结构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
症状
发生于犊牛(出生后到4月龄)的较多。病型分为心脏型(急性)和肌肉型(慢性)两类。前者即由于心肌,尤以心室肌肉凝固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在中等程度运动中便可因突发心搏动亢进、心律不齐和心音微弱等心力衰竭而急性死亡。后者是由于骨骼肌深部肌束发生硬化、变性和严重性坏死。在临床上呈现运动障碍,不爱运动,步样强拘,四肢站立困难,严重病牛多陷入全身性麻痹,不能站立,只能取被迫横卧姿势。咽喉肌肉变性、坏死的病牛,多数由于采食、呼吸困难,6小时~12小时便死亡。
诊断
根据发病史、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心肌、骨骼肌凝固性坏死等,可初步诊断为本病病性。为了最终确诊病性,还可结合血液、尿液生化学检验,如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500KU~2500KU(千个活力单位)/毫升,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达70KU~700KU(千个活力单位)/毫升;血钾、血镁含量减少,而血钠、血钙和血磷含量增多;尿液肌酸酐含量增多(病牛达1克~1.3克/24小时,健康牛为200毫克~300毫克/24小时)等。预防措施
1.对新生犊牛可皮下注射维生素E50毫克~150毫克和亚硒酸钠注射液3毫克,隔2周~4周再注射1次维生素E制剂500毫克。
2.对妊娠母牛宜在分娩前1个月~2个月时,混饲维生素E制剂(1000毫克~1500毫克)和亚硒酸钠(20毫克~25毫克),隔几周后按上述剂量再混饲1次。
治疗方法
1.对已发病牛,宜饲喂富含维生素E的饲料,严格控制牛舍、牛体温度和禁止运动等措施。在治疗上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制剂(750毫克~1000毫克/日),经口投服或肌肉注射等不同途径,在疗效上无差异,也无副作用。
2.犊牛治疗用0.1%亚硒酸钠溶液5毫升,成年牛15毫升~20毫升肌肉注射,可收到良效。可根据病情,间隔1天~2天重复注射1次~3次。配合补给适量维生素E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