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鹅天性食草,具有生长快、耐粗饲、生长周期短等优点。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谈谈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的关键措施,供养殖户和同行参考。严格选种 选择持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规模种鹅场(户),购买经过产地检疫的健康雏鹅;同一鹅舍饲养群体或全场所有鹅应来源于同一种鹅场(户)、同一批次;选择眼大有神、举止活泼、叫声响亮、毛色光亮、脐部收缩良好、肛门清洁、被抓有力的雏鹅;淘汰歪头、瞎眼、腹大、血脐等雏鹅。合理分群 按强弱分群,避免拥挤,减少死亡;饲养中还要注意根据鹅只的生长发育和大小、强弱不断调整鹅群,使每群同龄鹅大小、强弱尽量一致,以便饲养管理;在育雏过程中,发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体质瘦弱的雏鹅,应及时挑出单独饲喂,精心管理,提高育雏成活率。 开水开食 雏鹅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就可先开水后开食,保证饮水器不漏水,防止垫料和饲料霉变。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这样有利于清理胃肠、刺激食欲、排出粪便、吸收营养。第一次饮水30分钟后即可开食,把新鲜的青料切成细丝状拌入浸泡过的含水分较少的碎米或碎玉米,以2∶1混合饲喂,撒在塑料纸上,诱其采食。首次喂食不宜过饱,开始每天喂4次~5次,3周龄时每天喂6次~8次,其中夜间喂2次,到了4周龄,日食比例可适当调整,应在饲料中加入1.5%骨粉,2.5%贝壳粉和0.3%食盐,同时,可配喂一些饼粕、麸皮、米糠等,减少每天的饲喂次数,雏鹅的饲喂量应控制在八成饱左右。 合理运动 开食后每隔1小时左右就要驱赶雏鹅活动1次,在夜间或冷天更要注意驱赶其活动,这样可以调节体温,增强体质,提高成活率。 保温与防湿 雏鹅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温度偏低,雏鹅拥挤扎堆,常因窒息而死亡。温度偏高时,雏鹅即精神不振,少食,喝水多,张口呼吸,叫声短促,从而影响生长发育,易诱发呼吸道疾病。长期高温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所以,1周龄内的鹅舍温度应控制在28℃~30℃,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降到20℃左右。 当环境湿度超过80%,雏鹅发育不良,形成僵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容易滋生,饲料和垫料容易霉变,鹅群易发曲霉菌病。湿度过低无疑会对水禽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后果,且易导致环境中灰尘过多而引发呼吸道病。适宜的湿度:10日龄以内60%~65%,10日龄以上65%~70%。 适时放牧 开始放牧的时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来确定,气温较高时,一般1周龄即可放牧,气温较低时,一般2周龄可以放牧。放牧时要注意:一是开始放牧时,将喂料后的雏鹅放在育雏室附近平坦的嫩草地上,让其自由采食青草。路程要近,时间要短,以后逐渐延长,晚放早收。阴雨天或烈日下不能放牧。放牧1周后,气温适宜时,可以结合放水,把雏鹅赶到浅水处,让其自行下水、戏水,切勿强行赶入水中,以防风寒感冒。二是最好选择在天晴无风天气,露水干后进行,以免引起雏鹅下痢。三是首次放牧应先饲喂半饱后再放牧到附近平坦草地上让鹅群自由活动,时间1小时。以后逐日延长放牧时间和距离。对于4周龄以上的成年鹅,可以整天放牧,以锻炼雏鹅的体质和觅食能力,减少精料补饲,降低饲养成本,放牧后可适当补料。卫生防疫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育雏室要勤打扫,更换垫料,保持清洁、干燥,定期使用两种不同成分消毒剂,对育雏环境交替消毒,每天清洗饲槽和饮水器。养鹅场(户)应按免疫计划接种疫苗,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和免疫方法。同时,要防止鼠、蛇等敌害动物伤害雏鹅。加强管理 平时要留心观察鹅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病弱鹅要及时隔离观察,查找病因,有针对性选用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严禁畜禽混养,防止病菌相互传播。根据雏鹅的大小、体质强弱做好分群卫作,使鹅群采食均匀,生长发育整齐,以每群60只~80只为宜。适宜的密度是:小型鹅1周龄每平米15只~20只,2周龄10只~15只,3周龄6只~10只,4周龄以上5只~6只。注意饲料、饮水要新鲜无污染。同时,要创造安全的环境条件,使鹅群不受惊扰。 预防疾病 雏鹅出壳后应注射抗小鹅病血清,每只0.5毫升~1毫升;2周龄注射鹅副粘病毒疫苗,每只0.3毫升~0.5毫升;2周龄~5周龄首次注射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每只0.5毫升,首免后3周应再加强接种1次,每只1.5毫升;25日龄用吡喹酮10毫克/公斤体重驱绦虫;定期投药防病。
鹅天性食草,具有生长快、耐粗饲、生长周期短等优点。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谈谈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的关键措施,供养殖户和同行参考。严格选种
选择持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规模种鹅场(户),购买经过产地检疫的健康雏鹅;同一鹅舍饲养群体或全场所有鹅应来源于同一种鹅场(户)、同一批次;选择眼大有神、举止活泼、叫声响亮、毛色光亮、脐部收缩良好、肛门清洁、被抓有力的雏鹅;淘汰歪头、瞎眼、腹大、血脐等雏鹅。合理分群
按强弱分群,避免拥挤,减少死亡;饲养中还要注意根据鹅只的生长发育和大小、强弱不断调整鹅群,使每群同龄鹅大小、强弱尽量一致,以便饲养管理;在育雏过程中,发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体质瘦弱的雏鹅,应及时挑出单独饲喂,精心管理,提高育雏成活率。
开水开食
雏鹅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就可先开水后开食,保证饮水器不漏水,防止垫料和饲料霉变。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这样有利于清理胃肠、刺激食欲、排出粪便、吸收营养。第一次饮水30分钟后即可开食,把新鲜的青料切成细丝状拌入浸泡过的含水分较少的碎米或碎玉米,以2∶1混合饲喂,撒在塑料纸上,诱其采食。首次喂食不宜过饱,开始每天喂4次~5次,3周龄时每天喂6次~8次,其中夜间喂2次,到了4周龄,日食比例可适当调整,应在饲料中加入1.5%骨粉,2.5%贝壳粉和0.3%食盐,同时,可配喂一些饼粕、麸皮、米糠等,减少每天的饲喂次数,雏鹅的饲喂量应控制在八成饱左右。
合理运动
开食后每隔1小时左右就要驱赶雏鹅活动1次,在夜间或冷天更要注意驱赶其活动,这样可以调节体温,增强体质,提高成活率。
保温与防湿
雏鹅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温度偏低,雏鹅拥挤扎堆,常因窒息而死亡。温度偏高时,雏鹅即精神不振,少食,喝水多,张口呼吸,叫声短促,从而影响生长发育,易诱发呼吸道疾病。长期高温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所以,1周龄内的鹅舍温度应控制在28℃~30℃,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降到20℃左右。
当环境湿度超过80%,雏鹅发育不良,形成僵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容易滋生,饲料和垫料容易霉变,鹅群易发曲霉菌病。湿度过低无疑会对水禽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后果,且易导致环境中灰尘过多而引发呼吸道病。适宜的湿度:10日龄以内60%~65%,10日龄以上65%~70%。
适时放牧
开始放牧的时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来确定,气温较高时,一般1周龄即可放牧,气温较低时,一般2周龄可以放牧。放牧时要注意:一是开始放牧时,将喂料后的雏鹅放在育雏室附近平坦的嫩草地上,让其自由采食青草。路程要近,时间要短,以后逐渐延长,晚放早收。阴雨天或烈日下不能放牧。放牧1周后,气温适宜时,可以结合放水,把雏鹅赶到浅水处,让其自行下水、戏水,切勿强行赶入水中,以防风寒感冒。二是最好选择在天晴无风天气,露水干后进行,以免引起雏鹅下痢。三是首次放牧应先饲喂半饱后再放牧到附近平坦草地上让鹅群自由活动,时间1小时。以后逐日延长放牧时间和距离。对于4周龄以上的成年鹅,可以整天放牧,以锻炼雏鹅的体质和觅食能力,减少精料补饲,降低饲养成本,放牧后可适当补料。卫生防疫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育雏室要勤打扫,更换垫料,保持清洁、干燥,定期使用两种不同成分消毒剂,对育雏环境交替消毒,每天清洗饲槽和饮水器。养鹅场(户)应按免疫计划接种疫苗,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和免疫方法。同时,要防止鼠、蛇等敌害动物伤害雏鹅。加强管理
平时要留心观察鹅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病弱鹅要及时隔离观察,查找病因,有针对性选用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严禁畜禽混养,防止病菌相互传播。根据雏鹅的大小、体质强弱做好分群卫作,使鹅群采食均匀,生长发育整齐,以每群60只~80只为宜。适宜的密度是:小型鹅1周龄每平米15只~20只,2周龄10只~15只,3周龄6只~10只,4周龄以上5只~6只。注意饲料、饮水要新鲜无污染。同时,要创造安全的环境条件,使鹅群不受惊扰。
预防疾病
雏鹅出壳后应注射抗小鹅病血清,每只0.5毫升~1毫升;2周龄注射鹅副粘病毒疫苗,每只0.3毫升~0.5毫升;2周龄~5周龄首次注射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每只0.5毫升,首免后3周应再加强接种1次,每只1.5毫升;25日龄用吡喹酮10毫克/公斤体重驱绦虫;定期投药防病。
以上信息由许洁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江苏宿迁市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