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农网首页 > 供应信息 > > 正文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长春动物出租
发布时间:2017/06/17 15:50:44
信息编码:5044421191.shtml
金农网农业百科:
黑鳃病是斑节对虾养成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出现在养殖中后期,患病虾体鳃部堵塞或靡烂,影响鳃丝组织的正常功能,使氧气交换量受阻,虽然不会引起死亡,但可导致摄食量下降、生长减慢、饵料系数升高,严重时诱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诱发黑鳃病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多种原因和诱发途径,不同原因引起的黑鳃病其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正确判断发病原因是防治黑鳃病的关键,以下试就实际生产中检测的几种典型病例的成因、危害程度及防治方法提出几点意见: 一、细菌性黑鳃 1.症状 鳃丝发黑靡烂或外翻,部分病虾还伴有断须、断肢或尾扇撕裂现象,显微镜下检查,在鳃丝病灶部位可清楚看见大量活动弧菌或网状菌体结构。 2.流行及危害 一般出现在养殖中期,为慢性感染,发病虾池多溶氧不足、池底分解不完全、有大量细菌滋生,全池发病比例不大,病虾多为中等个体,患病虾体一般不会死亡。 3.发病原因 池底太脏,底部溶氧不足使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底质受到破坏而导致细菌大量滋生,虾体鳃部感染细菌后开始变黑,当细菌过度繁殖鳃丝便发暗靡烂。 4. 防治方法 预防以增加池塘溶氧量及加强池底集污效果,并保持适当的换水量为主;治疗以水体消毒为主,可用二氧化氯1ppm~1.5ppm或季胺盐 0.5ppm~1.0ppm或漂粉0.5ppm~1.0ppm全池泼洒,发病严重的虾池可在三天后再施用一次,并辅以抗菌素拌饵投喂一周,用量为土考霉素 5克/千克料或氯霉素3克/千克料。 二、功能性黑鳃 1.症状 患病虾体为体质较弱的中小虾,患病前期为鳃部有明显的藻类或其他的有机物沉积,随着沉积物的增加鳃部颜色逐步加深呈灰黑色,同时伴有肌肉松软现象,最终因脱壳困难而死亡。 2.流行及危害 无明显的发病期,可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出现,为慢性感染,发病比例不大,为个别现象,黑鳃为表相,体质衰弱而死为主要原因。 3. 发病原因 主要由于苗种质量不良,或前期养殖不当造成患病虾体体质衰弱,各项生理功能降低,包括脱壳困难及鳃部自净能力减弱。在藻类稍浓或水体有机物偏高时,即在鳃部出现沉积物导致黑鳃,使呼吸受阻,加剧各项生理功能衰竭,最终因脱壳期不能正常脱壳而死亡,影响成活率。 4.防治方法 预防方法以选择优质苗种及加强前期管理,增强体质为主。在发现斑节对虾体质较弱时,应及时改善养殖环境并加强营养,如适当投喂活饵料。治疗上因本病黑鳃只是表象,一般没有针对黑鳃现象进行特别治疗,而是把它作为判断池虾体质情况的一项指标。应特别提出的是发现该病后一般表明池虾体质较弱,养殖上应以加强营养增加体质为主。而不要采取治疗黑鳃病的一些过激措施如大量换水及用药,以免诱发其他病害。 三、环境性黑鳃 1.病状 发病初期病虾鳃部为灰白色,2天~3天颜色逐步加深呈灰黑色,随着病情加重,部分较大个体病虾出现鳃部水肿现象,停食漂浮,停靠岸边,甚至出现死亡。 2. 流行及危害 多出现在养殖中后期水质过浓的池塘,特别是低温季节。为急性感染,2天~3天内可导致全池虾发病,3天~5天后,较大个体病虾先出现死亡。此时可在岸边及观察网内看到死虾,一般发病后死亡率为10~30%,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死亡率可达50%以上。 3.发病原因 池塘放养密度偏高,池底粪便、残饵及其他有机物积累较多,底部长期处于溶氧不足状态,使池底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不彻底,氨、氮及硫化氢含量较高,池底属弥散型,潜水可见底层水有大量烟雾状悬浮物,当水温降低或由其他原因引起虾群长期在底层水活动,受氨、氮及硫化氢的毒性的协同作用下导致水肿,最终出现死亡。 4.防治方法 预防方法应保持适中的放养密度,避免残饵过,并适当增加底部溶氧,在养殖中后期加强换水,一旦发病,有效的缓解方法是连续大量换水3天~5天,日换水量为全池的1/5~1/3,可同时使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1ppm或漂白精0.5ppm防止细菌侵袭,一般可治愈,但如在秋冬季节发病,一旦治愈或病情缓解后应马上收虾。因此时黑鳃病危害虽已过去,但整体体质已降低,并受到严重刺激,很容易诱发白斑病,最后引起大量死亡。 四、混合性黑鳃 1.症状 出现黑鳃的同时体表或附肢伴有聚缩虫弧菌及黑色附着物,部分病虾有鳃丝外翻现象。 2.流行及危害 多出现在盐度较低,有机物含量偏高的池塘,低温季节较多见。全池中黑鳃比例不高,相比之下感染聚缩虫的比例较高,一般不直接引起死亡,危害较大的是由此诱发白斑病形成二次感染,引起池虾大量死亡。 3. 发病原因 有机物含量高,加上盐度及水温偏低,造成水体大量滋生聚缩虫,严重时个别虾体出现黑鳃。如果池底有机物沉降不良或属弥散池底,则对虾由于鳃丝呼吸受阻,随着呼吸时水流带来的有机物沉积在鳃丝上,引起细菌大量繁殖,最终大量形成阴缩虫、细菌、有机物的混俣性黑鳃。 4.防治方法 该病实际上为聚缩虫与细菌交叉感染引起,因此预防聚缩虫的感染即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治疗上可用治疗聚缩虫的方法如大量换水、使用荼粕刺激脱壳、施用福尔马林杀灭聚缩虫等措施,等聚缩虫感染较轻后再采取与细菌性黑鳃相同的治疗方法即可控制。
以上信息由梁山宏益礼仪庆典服务有限公司自行发布!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屈先生(男)
联系电话:18254785075
手机号码:18254785075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宁市
邮政编码:272400
电子邮箱:1960198809@qq.com
信息标题:长春动物出租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
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
(1)液氨:液态氨气,成分是NH3,含N 82.3%,常温常压下气态,故储存在耐压容器中。化学碱性,具有强烈的腐蚀、刺激性,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做基肥,深施,不宜作追肥和种肥。防挥发。
(2)氨水:分子式NH3·H2O,含氮12-17%,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氨臭,化学碱性(PH大于10)。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稀释后深施并覆土,加入吸附性物质可防挥发。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
(4)硫酸铵:分子式NH4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含N 20~21%。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5)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二)硝态氮肥:
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2)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易淋失。
(3)嫌气条件下发生反硝化作用,生成N2、N2O等损失氮素。
(4)吸湿性较大,物理性状较差。
(5)易爆、易燃,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
2.常用的硝态氮肥:
(1)硝酸铵:分子式NH4NO3,含N 33-34%。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施入土壤后,NH4+和NO3-都能被作物吸收。适宜作追肥,不宜作基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和土壤。施用时不宜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易造成嫌气条件,发生硝化作用;不宜水田施用,避免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损失氮。
(2)硝酸钠:又称智利硝石,分子式NaNO3,含N14-15%。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生理碱性肥料;适宜作追肥,宜少量多次使用。施用时经济作物、特别是喜Na+作物,如萝卜、甜菜、十字花科作物施用效果较好,含有Na+,适用中性和酸性土壤,不适合盐碱土上施用。
(3)硝酸钙:又称挪利硝石,分子式Ca(NO3)2,含N13-15%。肥料水溶液呈弱碱性反应;吸湿性极强,应在干燥通风处保存;生理碱性肥料,含Ca2+,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适宜作追肥,不能作种肥。适于各种土壤,特别是缺钙的酸性土壤更好,不宜于水田上施用。另外可作根外追肥,可提高葡萄、苹果、番茄等果树、蔬菜的产量、品质和贮藏性能。
(三)酰胺态氮肥:
尿素:分子式CO(NH2)2,含N44-46%。固态肥料含氮最高的优质肥料,是化学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反应;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易潮解。生理中性肥料,施入土壤后一小部分以分子态吸收,大部分经脲酶作用转化为(NH4)2CO3被吸收,肥效较NH4+—N和NO3-—N慢,作追肥时,要提前4-5天施用;对土壤无不良反应。可作基肥,追肥,不提倡作种肥,最适宜作根外追肥;适于各种土壤和作物,石灰性和碱性土壤施用时要深施覆土,防止氨的挥发。
(四)长效氮肥:
又称缓效或缓释氮肥、控效氮肥,难溶于水或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在土壤中缓慢释放养分的肥料。
1.共同性点:
(1)溶解度小,释放养分的速度慢,减少氮的淋失,挥发,固定及反硝化等损失。
(2)肥效稳且长,能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氮素的供应。
(3)可一次大量使用,省工省力。
2.主要类型:
(1)尿素甲醛(代号UF):有机长效氮肥,含N32-38%,一般在砂质土壤上施用,可作基肥,但对一年生植物生长前期须配施速效氮肥。国外仅用于公园草地、观赏植物和果树上。
(2)脲异丁醛(代号IBDU):有机长效氮肥,含N31%,呈颗粒状,不吸湿,不溶于水。适用于各种作物,一般作基肥,利用率比尿素甲醛高一倍,但作物生长前期须配施速效氮肥;是水稻的较好氮源。
(3)草酰胺(代号OA):有机长效氮肥,含N31.8%,呈颗粒状,微溶于水。
(4)硫衣尿素(代号SCU):包膜肥料,含N34-35%,在尿素颗粒表面涂以硫磺,用石蜡包膜。主要成分为尿素占76%,硫磺占19%、石蜡占2%、煤焦油0.25%、高岭土1.5%。施入土壤后尿素通过硫衣上的孔隙扩散出来。美国、日本、英国较多,我国少见。
(5)钙镁磷肥包被碳酸氢铵:包膜肥料,在碳酸氢铵表面包一层钙镁磷肥,含N14~15%,P2O5 3~5%,其中80%是有效磷,水田使用效果好。
(6)长效尿素:尿素中加入尿酶抑制剂,性质同尿素,特别适合大田作基、追肥,水田也可。
二、氮肥的合理使用
1.目的: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施入氮肥后,作物对氮肥中养分吸收的数量占施入氮肥的百分比。我国目前旱田40~60%,水田30~45%,平均50%左右。
2.氮肥损失途径:铵态氮肥的分解挥发,硝态氮肥淋失、反硝化作用。
3.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1)深施覆土:增加对NH4+的吸收减少挥发,为保证植物供应可早施几天。深度因用量而异,少(每公顷施肥75---112.5kg)宜浅,多(每公顷施肥300---375kg)可深(12~15cm)。春季垄作玉米或高粱,一次深施入犁沟,可不再追肥。
(2)调控水分:在一定土壤含水范围内,利用率随水分增加而增加。追肥时旱田可通过灌溉调节,无灌溉时可看墒情;水田不能大排大灌。
(3)氮肥球状化或缓效化:把氮肥与腐熟的农家肥或肥沃的细土混匀,加工制成球状称球肥。球状肥料比表面积减小,释放养分较粉状慢,局部浓度高,肥效持续长。施用时注意用量。可作基肥或追肥,深施,宜早不宜晚。
(4)铵态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控制铵态氮的硝化。
(5)合理分配和选择肥料:
根据作物特性施肥:因作物选择肥料,禾谷类、叶菜类、青饲玉米需氮多,大豆也多但可固氮,故初期用少量氮即可;耐肥的品种多施,反之少施;有的作物喜NH4—N,有的喜NO3—N等。
根据土壤条件施肥:因土壤选择肥料,主要是PH。石灰土壤及碱土施NH4—N,深施立即盖土且应选择生理酸性肥料;水田不施NO3—N肥;盐碱土不施含Na+、Cl-的肥料等。
重视平衡施肥:提倡氮、磷、钾、有机肥配合施用,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和肥料的性质,适当安排基肥、种肥和追肥,达到养分的平衡,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