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二)池塘养殖 鲻鱼池塘养殖有单养和混养两种,由于单养不能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故生产上一般采用与鲢、鳙、草鱼等家鱼混养形式。 1.池塘条件 鱼池的大小和形状无特殊要求,池底应有一定的坡度,底质最好是泥沙质底,水深要求保持在1.5~2.0米。池塘水以中性水质最好。 2.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的密度要根据混养对象的搭配、池塘的肥度因地制宜,以放养鲻鱼为主体的混合精养,每公顷放养7~8厘米的鲻鱼5000~15000尾,家鱼约 1000尾;或150克左右的大规格鲻鱼种4000~6000尾,混养适量家鱼(放养数量视池塘饵料生物多少而定);以淡水养鱼为主,混养鲻鱼的鱼塘,一般混养鲻鱼苗1000~2000尾。广东的东莞、宝安一带通常采用高密度放养,然后通过提大留小的方法进行分疏,其放养密度为每公顷 30000~40000尾。 3.饲养管理 (1)施肥:一般每公顷施放磷酸盐肥料200公斤和硫酸盐肥料225公斤,每半个月一次。此外,每次应另施适量的人畜粪等有机肥料。在肥水条件下,且放养密度合理时,经过150~200天的生长,鲻鱼能长到500~700克。 (2)投饵:通常投喂的饵料有花生饼、米糠、麦麸、酒糟等,其中以投喂米糠和麦麸为较常用,虽然花生饼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但成本较高,不为渔民所乐用。投喂次数为每天一次,在早晨施放,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1%~2%。 (3)防泛塘:由于池塘养殖鲻鱼现在都是采用肥塘高密度养殖,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鱼类出现缺氧浮头经常发生,特别在天气闷热的季节,容易出现泛塘,因此在养殖过程应该经常巡塘,特别在早晨气压低的情况下更应该引起注意。当发现浮头时要及时注入新水或开启增氧机增氧。 4.捕捞 因为目前在广东地区池塘养殖大多数采用高密度养殖方法。而捕捞收获均采取提大留小的方法,所以池塘养殖鲻鱼的捕捞是常年进行的生产。现在池塘养殖鲻鱼捕捞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撒网捕捞和拖网捕捞。撒网一般捕捞量较小,但操作方便,适合于小量生产的需要。拖网捕捞渔获量大,适合于大批量商品鱼上市的需要,但工作量大,一般需要集中安排较多的人力进行生产,由于池塘养殖鲻鱼存在多种规格,捕捞时,无论采用的是撒网还是拖网,鱼网的网眼要选择合适,过大会对个体较小、未达商品规格的幼鱼产生伤害。 5.保鲜技术 鲻鱼由于性格比较急躁,当捕捞上水后容易死亡,难以做到活鱼运输,一般只能做到保持鲻鱼具有鲜活时的体色。为了做到保持鲻鱼的鲜艳体色,起水后的保鲜处理非常重要。当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冰鲜保鲜法,其方法是,在准备捕捞时,预先用制冰机制好冰块,捕捞时先在装鱼的容器(一般用鱼桶)装人适量井水或自来水,并加进5%左右食盐搅匀,然后加进冰块和捕捞上来的鱼,最后在桶上面另加冰块,并盖上麻袋或其他保温材料,这样处理后可保持较低温度约4~6小时。经这样处理后的鱼,虽然不能存活,但能保持鲜活时的体色和具有鲜活鱼的鲜味,并不会带有泥腥味,提高了价值。 病害防治 在目前养殖的众多海水和淡水鱼类中,鲻鱼是疾病较少的鱼类之一,但是由于近几年养殖强度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大,并采取提大留小经常捕捞的方法,鱼体不同程度上受到损伤,养殖鲻鱼经常出现疾病并导致死亡,它们包括细菌病、真菌病、寄生原虫病、寄生蠕虫病及甲壳类引起的疾病。 细菌性疾病 巴斯德细菌病,由巴斯德细菌感染引起。被感染鱼鳃丝粘液增加,腹腔内存在化脓性物质,从被感染濒临死亡的鲻鱼血液可见到大量的细菌,细菌具两极鞭毛,粗大,多态杆状,两端钝圆。该病主要流行于夏季。对于鲻鱼巴斯德细菌 病,目前未见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预防方法是加强日常管理,改善池塘环境。 葡萄球菌病,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病鱼表现为:游泳不正常,外观可见出血性溃疡,腹腔和肠道充满血样腹水液体。流行于夏秋季。该病的预防方法是改善池塘条件,及时清除病死鱼。用红霉素按每天每公斤体重25毫克的剂量投喂,连续4一7天,有一定疗效。
以上信息由张正振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拳铺镇畜牧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