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农网首页 > 供应信息 > > 正文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菏泽凤仙花种子批发一公斤价格
发布时间:2017/06/12 14:53:13
信息编码:5313604289.shtml
金农网农业百科:
红罗非鱼适应能力强,饲料易解决,群体产量高,很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池高密度养殖。池塘主养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小网箱养殖单产可达100公斤/米3以上。 一、养殖条件 红罗非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不论新、旧、深、浅的池塘均可养殖,高产池塘要求水源好,pH6.8~8.5,盐度0~20%,排灌方便,面积4~10亩,水深1.3~2.5米,并配备1~2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二、苗种放养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便开始放养冬苗,放养前要进行池塘消毒,每亩可用75~100公斤的生石灰干法毒塘,约过5~7天毒性消失后开始放养红罗非鱼种。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1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流水养殖可亩放 5000~10000尾;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00~500尾;网箱养殖一般放养150~350尾/米3,为减少雌鱼产仔对饵料的损耗,提高生长率,最好放养全雄性的红罗非鱼苗种,也可混养适量的个体比红罗非鱼种小的斑鳢、加州鲈等肉食性鱼的鱼种进行控制。由于红罗非鱼苗种起捕运输易受刺伤,放养时用 3%的食盐水浸种处理,使伤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三、饲喂管理 红罗非鱼可摄食各种商品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饵料,主养应投喂全价的罗非鱼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32%较合适;按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5%计算,每日分两次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四、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鱼过程中鱼类粪便和剩料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要对鱼池采取适当的换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20~25厘米。可每亩用15~20公斤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每月1~2次,调节池水 pH至微碱性。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控制池塘有害物质,改善水质,防病效果较好。 五、鱼病防治 红罗非鱼抗病力强,正常养殖管理情况下很少得病,但在养殖条件不好时也会发病死亡,影响成活率。冬春季节受冻伤或运输、扦捕受伤容易引发水霉病,应尽可能避免。高温季节主要病害为嗜水性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该病主要是养殖水质变坏、低氧、饲喂不善等应激因素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该病可以用口服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用量为每100公斤鱼每天用药3~6克拌料投喂,连喂5天。防治鱼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做好日常投喂管理是防病的关键。
以上信息由刘桂宁自行发布!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刘先生(男)
联系电话:15298328888
手机号码:15298328888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江苏省宿迁市
邮政编码:223600
电子邮箱:1529000619@qq.com
信息标题:菏泽凤仙花种子批发一公斤价格
笔者下乡经常遇到果农提问和在生产中发现,果园中使用农药效果差的现象较为普遍,既污染环境和浪费了农药,又增加了成本。因此,笔者深入果园和走访果农对果园中使用农药效果差的原因进行了认真调查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防效的对策,供果农。
使用化学农药是果树保护的重要手段,具有使用方便、效果明显的特点。但是,笔者下乡经常遇到果农提问和在生产中发现,果园中使用农药效果差的现象较为普遍,既污染环境和浪费了农药,又增加了成本。因此,笔者深入果园和走访果农对果园中使用农药效果差的原因进行了认真调查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防效的对策,供果农。
使用效果差的原因
1.不能对症下药。没有查明病虫发生情况,不少果农就单凭经验和传统做法,不管什么病虫,去年施什么药,今年喷什么药;别人打什么药,自己用什么药。更有甚者,把潜叶蛾虫斑当褐斑病防治,这样用药多无效果。再一种情况是病虫明确,用药不对路,如多菌灵、甲托等杀菌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基本无效;敌杀死等菊脂类农药防治螨类害虫不仅效果差,而且易产生抗生,同样收不到理想效果。
2.打“45险”药。据调查,好多果农由于担心病虫为害,形成一种安心求稳的心理,在防治病虫时,不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喷药时间和喷药种类,而是增加用药次数打“保险”药。
3.抓不住防治关键期。每种果树病虫在防治上都有最佳适期,一旦错过难收到好的效果,甚至无效。如苹果斑点落叶病主要危害12~20天以内嫩叶,应在新梢旺盛生长期喷药效果好;而苹果褐斑病危害成叶在新梢停长期用药最好;桃小食心虫防治适期在5月底6月份老熟幼虫出土和入果前卵初盛期。调查发现,不能适期喷药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村打完一遍药需要5~10天,个别村在6~8月份,除了下雨天之外,几乎天天有人在果园打药,严重影响防治效果。
4.药剂混配不合理。科学地混配农药,具有增效、一药多治、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的功效。但部分果农缺乏理论根据,每次将几种农药混配,而且加叶面肥料,达到防病、治虫和追肥的目的。好多果农并不知道当前市面上销售的农药太多数已是复配剂,用复配农药再混合,不仅加大用药量,降低药效,而且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
5.喷药质量差。据调查,除用药量不足和随意降低和提高使用浓度外,气候因素、用药方式、使用方法都有影响。特别是农药没有喷在要害部位和着药不全面是喷药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如喷灭幼脲3号防治金纹细蛾千万不能忽视叶背面。另外,果园密植郁闭,喷药困难,不能全面着药,也影响了喷药质量和防治效果。
6.果农用药受误导。据果农反映,当前社会一些农药生产经营部门,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利用广告、印发防治历、发明白纸、入村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有的随意夸大产品作用和效能,误导果农花钱买药。结果造成果树损失掺重,使果农在心理上受到严重损害。
7.缺乏必要的测报措施。由于近几年来基层测报工作跟不上,果农得不到及时准确的病虫害发生动态情况,导致了喷药时间、用药种类上把握不准,防治效果差。另外,当前果园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方式,防治上难以统一,也影响了防治效果。
提高防效措施
1.搞好预测预报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对定点果园进行系统观察,利用性诱剂、黑光灯、杀虫灯等新技术,进行病虫测报,及时准确地为果农提供病虫发生情况。使果农准确把握喷药时间和防治对象,做到对症下药,适期防治。同时,要组织好各家各户做到统一防治。面上联动,提高防治效果。由于农药种类繁多,各种果树农药反应各不相同,针对防治对象选用对症农药。如杀菌剂中的甲基托布津对轮纹烂果有效,对斑点落叶病则无效。杀虫剂中菊酯类农药对蛀果食叶害虫有效,对螨类效果差或基本无效。
2.适期防治。不同病虫害应选择不同的防治适期,才能收到良好防治效果。对虫害最好选择在农药敏感期用药,以卵和初孵幼虫期施药为好。如灭幼脲防治潜叶蛾以初孵1~2龄小幼虫期喷药效果好,对病害应在始发期和初发期喷药,尤其是保护性杀菌剂发病后再喷药效果差。如轮纹烂果病应在苹果谢花后7~10天开始喷药,防治病菌侵染。
3.科学用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改变传统观念,根据防治指标,做到安全、经济、有效用药。要做到治少、治早、挑治和兼治,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目的是节约农药,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和果品的污染。同时,要合理混配农药,应根据病虫害防治实质需要,按照农药性质和功效,以扩大防治对象延缓病虫抗性,提高防治效果。另外,不要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1种农药1年内最好使用1次。最多不超过2次。
4.保证喷药质量。为了充分发挥药效和提高防治效果,在使药过程中应做到喷药均匀,着药全面,雾化要细,要作到先树上后树下,先内膛后外围。内外都要喷透,枝干都要着药,特别是防治病害和微体虫害。不要用喷枪使药,不仅雾化不良,用药量大,而且药液分布不均,防治效果差。另外,对密集郁闭果园要进行改造,达到通风透光,喷药方便。
5.提高果农素质果农要学习掌握果树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农药知识等综合技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辨别疑难问题和真假农药的能力,避免上当受误导。对搞不清有效成分的农药和新产品,可向技术部门咨询,不要乱用。对生产和经销部门印发的防治历,,不能照搬,应根据病虫发生实质情况有针对性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