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营养特性 中国小麦主产区在北方,既种冬小麦,也种春小麦。 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生殖生长阶段包括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冬小麦是越冬作物,苗期又为磷素营养的临界期,基肥施足磷肥尤其重要。因为苗期根系弱,遇到干旱和严寒,土壤供磷和作物吸收能力大幅下降,影响麦苗返青和分蘖,再追施磷肥也很难补救。幼穗分化期对氮的需求量高,如缺氮则小穗小花数减少,退化小花增多,若追施化肥,可延长分化时间,增加穗粒数。氮素吸收的最高峰是从拔节到孕穗,开花以后,对养分的吸收率逐渐下降。小麦拔节孕穗期是钾的吸收高峰期,追施钾肥能增加根量,茎杆粗壮,防止后期叶片早衰,提高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小麦从出苗到拔节,施肥主攻目标是加强根系生长、分蘖和有机质合成;从拔节到抽穗,施肥是为了促进茎叶生长、有效分蘖和穗大;从抽穗到成熟期,则以增加粒数、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为主。 大量试验表明,冬小麦施用化肥的养分比例,N∶P2O5∶K2O为3∶1∶3,每生产100公斤冬小麦籽粒需肥量因小麦品种、施肥水平、土壤与气候条件不同存在差异,约需氮(N)2.2~3.7公斤、磷(P2O5)0.8~1.5公斤、钾(K2O)2.9~4.5公斤。目前,中国化肥当季利用率大致为氮(N)30%~40%、磷(P2O5)10%~20%、钾(K2O)50%~60%。施肥扣除化肥利用率后,可以满足不同土壤上的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 小麦虽然吸收锌、硼、锰、铜、钼等微量元素的绝对数量少,但微量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生育期,吸收的大致趋势是:越冬前较多,返青、拔节期吸收量缓慢上升,抽穗成熟期吸收量达最高,占整个生育期吸收量的43.2%。可见,在小麦苗期和籽粒成熟期,应增强锌营养,否则,会影响小麦的分蘖和籽粒饱满度。锰对小麦的叶片、茎的生长影响较大,缺锰的植株叶片和茎呈暗绿色,叶脉间为浅绿色。硼主要分布在叶片和茎顶端,缺硼的植株生育期推迟,雌雄蕊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最后枯萎不结实。 施肥技术 基肥 基肥在播种前施入,干旱地块可以在犁地时将肥料施于犁沟底,然后翻垡盖土;土壤黏重地块采用先撒肥后耕翻,将肥埋入土中。一般高产田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45%复合肥40~5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45%复合肥30~40公斤。另外,麦棉套作地块钾消耗量较大,可适当增加钾肥用量。 种肥 小麦播种时用适量速效氮、磷肥做种肥,能促进小麦生根发苗,提高分蘖,增加产量,对晚茬麦和底肥不足的麦田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每亩施用二铵或复合肥5~6公斤,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3~5厘米深处。碳铵易挥发造成种子灼伤不能作种肥。对土壤肥沃或底肥充足的麦田,种肥可以不施。 追肥 追肥部位在小麦株行两侧8~10厘米处,开沟条施,沟深7~10厘米,施后用土覆严。 追施拔节孕穗肥。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2~3厘米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在返青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尽早施肥浇水,每亩施高氮复合肥15~20公斤,以增加有效分蘖,争取足够的亩穗数。中产田最好在返青至拔节期之间视情况追施高氮复合肥20~30公斤。高产田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20~30公斤,可以减少无效分蘖,促使茎杆粗壮,提高小麦抗倒伏的能力。 追施挑旗肥。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期对于脱肥的麦田,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6公斤,能有效地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增加土壤深层蓄水量,供后期吸收利用。 增喷灌浆叶面肥。此期根外追肥较好,如用磷酸二氢钾1~2公斤/亩叶面喷施,或用锌、锰等微肥喷施,有利于促进养分的合成与运转,加快灌浆速度、增加粒重,一般千粒重可提高1~2克,亩增产20~30公斤。在小麦灌浆初期结合小麦穗蚜防治,亩喷施1%~2%的尿素溶液30公斤,7天后重喷一次,可有效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同时可增强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小麦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以上信息由严宜加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江苏宿迁市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