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农网首页 > 供应信息 > > 正文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甘肃比特价格
发布时间:2017/05/23 08:37:45
信息编码:3745629274.shtml
金农网农业百科:
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以其收获作业后拖拉机可从事其他作业, 购机价格便宜的特点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然而该机型存在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操纵不便、效率太低问题仍然需要加以改进。
问题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前轮负荷过重, 由于玉米摘穗台悬挂在拖拉机的前方, 其重量载荷几乎全部加在拖拉机前轮上, 致使拖拉机的行走和转弯性能下降, 操纵性和安全性受到很大影响, 因而使得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行走速度和作业效率受到一定的限制。据调查, 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台重量一般在800- 900kg 之间, 三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台重量约1100kg, 如果能通过优化和简化传动方式的方法, 有效地降低结构重量, 将大大改善收获机前轮负荷过重的问题。二是第二升运器( 将收获的玉米穗由拖拉机的前方输送到后上方的粮箱中) 重约150kg, 所需动力是由摘穗台传动机构提供, 其前端就固定在悬挂的玉米摘穗台上, 并随摘穗台的升降而升降, 这也增加了拖拉机前方悬挂的附加重量。特别是这个升运器是配置在摘穗台的一侧, 使得拖拉机前方的悬挂重量偏置,因而更加严重影响其操纵性能。三是现有玉米收获机一般是将摘穗台的支架与拖拉机的悬挂支架上下滑动联接或直接固定联接, 在收获作业前手工调整摘穗台距离地面( 约60cm 左右) 的高度, 下地作
业中不能( 或不便) 随时控制摘穗台升降。因此, 机器的行距适应性和对倾斜倒伏玉米、低矮玉米的收获能力以及收获质量( 破损率高) 都产生不利影响。
改进措施
针对现有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人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 逐步完善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方案和途径, 并已通过实际田间作业的验证。改进后的配用50kW 动力的三行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操纵性能、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得到改善, 操作轻便灵活, 行距适应性提高; 其作业速度可达5.5km/ h, 纯作业效率可达0.8hm2/ h, 适宜地块的实际作业效率为8~9 hm2/ h。与同类机型相比较, 作业效率提高1.5 倍左右。主要措施是:
1.将玉米摘穗台铰接在拖拉机支架上, 下方用一只液压油缸联接玉米摘穗台主梁与拖拉机支架。当液压油缸伸出时, 整个玉米摘穗台可围绕悬挂轴旋转, 从而实现摘穗台在作业过程中的自由升降。另外, 这种联接方式还可以使得摘穗台的最小离地间隙减小到20cm 左右, 大大提高了机器的行距适应性和对倾斜倒伏玉米的收获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悬挂联接部分的材料和重量; ( 背负式玉米收割机摘穗台悬挂装置; 专利号: 200520124930.4)
2. 将一对摘穗辊组的主动力用传动链条输入,主动摘穗辊、被动摘穗辊、内拨禾链传动机构、外拨禾链传动机构这四个旋转部件也用传动链条来连接。因而大大降低了摘穗台传动部分的结构重量;此方法可使整个玉米摘穗台的结构重量降低150kg左右, 大大减轻拖拉机前轮的重量负荷, 有效提高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操作性能。( 背负式玉米收割机摘穗台传动装置; 专利号: 200520124931.9)3.将第二升运器安装与摘穗台分离, 将其直接固定在拖拉机支架上, 并由拖拉机机架为其提供动力。此方法彻底取消了第二升运器加给摘穗台的附加载荷, 有效简化了传动机构, 使摘穗台的操作更加灵活自如。( 背负式玉米收割机摘穗台悬挂装置; 专利号: 200520124930.4)此改进虽取得较为满意的试验效果, 但还有许多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希望有志者对玉米收获机制造技术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交流和探索,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得到更顺利地推广。
以上信息由武海军自行发布!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武经理(男)
联系电话:18863737832
手机号码:18863737832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山东
邮政编码:272400
电子邮箱:1731101251@qq.com
信息标题:甘肃比特价格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紫褐色小点,以后扩大成近圆形黑褐色斑,其边缘常有放射状黄晕。严重时病斑相连,叶片枯萎脱落,尤其夏秋季节造成大量落叶,植株下面为光杆。嫩梢受侵染后出现黑褐色条斑,略下陷,导致嫩枝枯死。 [病原与发病规律] 病原为蔷薇盘二孢菌[Marssonina(Actinonema)rosae(Lib.)Sutton),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该菌还侵染蔷薇、玫瑰、黄刺玫等。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春雨多少与此病发生的轻重有密切相关。河北地区5月中旬时有零星发生,6月上、中旬进入发病始期,以后病情逐渐上升,8月中旬进入盛发期,9月病情逐渐下降,进入尾声,整个生长期可多次重复侵染。病原菌萌发侵入适温为20-25℃,在多雨潮湿、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条件下发病重。叶片有露滴和适温的条件下,6-10小时孢子即可萌发侵入,3-6天表现出症状。 [综合防治] (1)消灭菌源 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减少侵染源,搞好田间卫生是控制该病发生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2)加强养护 如合理施肥,注意修剪,不用喷淋等以提高生长势。 (3)选用抗病品种 如草莓冰淇淋、皇后、马蹄达、重瓣丰花等。 (4)药剂防治 月季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100倍液防治,消灭菌源。6月喷药保护,如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