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在生产中了解如何进行鱼病预防并掌握鱼类季节性发病规律,有针对性的防治在水产养殖中往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鱼病的正确 在鱼病预防中,一是选择一种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不携带潜在病菌的苗种。二是选择一种在一定养殖密度下营养全面、生长速度快、逐渐增长自身免疫力保证体质体色的饲料。三是养殖用水符合养殖标准。若水源缺乏,利用生活排放水养鱼要建立沉降池,经过沉降消毒处理后经检测符合养殖标准再用。四是遵守多年来坚持的四定原则,这里定量非常重要,以八成饱为宜,这不仅保证了鱼类正常生长所需营养、减少鱼病的发生可能,还降低了养殖的综合成本。五是定期消毒。放苗前鱼池消毒;放苗时苗种消毒;养殖中水体消毒、工具消毒、投料场消毒及投喂有针对性的药料。这里最重要的也是容易被养殖户忽略的是工具消毒、投料场消毒,工具是传播疾病的途径、投料场是病变滋生的根源,投料场每10—15天必须进行消毒,挂袋、泼洒均可。
二、主要鱼病的治疗 养殖户除了掌握鱼病防病管理外还应清楚鱼类季节性发病规律。
1、春季多发生气泡病、水霉病、赤皮病、疥疮病、打印病。
气泡病是由于水温逐渐升高、越冬后老水没及时换出,水中氮气、甲烷、氧气等气体过饱和易引发鱼类气泡病,体表、尾鳍及内脏器官存有气泡,在鱼池中表现为尾鳍超上,能引起苗种大批死亡。处理办法是:全池泼洒食盐3克/米3;开启增氧机暴气,换出地层水;若水质较肥可在下风口局部泼洒硫酸铜加注新水水霉病是由于秋后及越冬期间寄生虫致伤、冻伤及擦伤春季霉菌滋生。处理办法是:全池泼洒酶菌净、二氧化氯、福尔马林20克/米3或大黄3克/米3+福尔马林10克/米3进行治疗。
草鱼赤皮病、鲤鲫鱼疥疮、竖鳞病及鲢鳙鱼打印病也是秋后及越冬期间寄生虫致伤、冻伤、擦伤及分塘中机械碰伤春季病菌感染所致。处理方法是:调节水质,使水体指标处于较佳状态。对于酸、碱性水可分别采取全池泼洒生石灰20克/米3或醋精2—5公斤+5克/米3食盐,次日泼洒氯制剂,隔日再泼一次,同时内服新诺明、氟哌酸药料3—5日,一日两次。
2、春末夏初,多发生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中华蚤及锚头蚤等寄生虫疾病。随着水温的升高、寄生虫繁殖频率的加快,寄生虫类疾病时有发生。轻者影响鱼类摄食,重者细菌继发感染导致鱼类大批死亡,此类疾病治疗采取针对性的杀虫,确认虫体杀灭后泼洒杀菌药进行细菌性疾病预防。
3、夏秋季多发生烂鳃、肠炎、出血病。随着水温的升高、饲料的不断投入、鱼体重的不断增加,致使水中有机物增多,水体较肥,单位水体鱼的存活量大,肌体免疫力逐渐下降。鱼类烂鳃、肠炎、出血病时有发生。
烂鳃病诱发病因有三种:水中氨氮偏高,呈现出中下午鱼类上浮,鳃颜色深红色且肿胀;细菌性烂鳃,呈现出鳃失血,发白;寄生虫诱发烂鳃病,鳃颜色深红色,较严重的是车轮虫引发的草鱼烂鳃病及三代虫、指环虫、锚头鳋引发的鱼类烂鳃病。氨氮偏高引发烂鳃病,应首先降低氨氮,可采取当日全池泼洒沸石粉50公斤/亩 +食盐5公斤/亩,次日泼洒杀菌药。细菌性烂鳃,在调节好水质的前提下,泼洒杀菌药,投喂药饵。寄生虫引发的烂鳃,先杀虫后杀菌。
肠炎性疾病以草鱼为最严重,鲤鲫时有发生。症状为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浓黄色液体流出、肠管糟烂。此病处理可首先调节水质,降低投饵率,病时投饵率为正常投喂的30%,可适量投喂水草。外泼杀菌药,内服黄胺类药物+Vc。
出血病分为草鱼病毒性出血病、鲤鲫鲢鳙鱼出血病。草鱼出血病多发生在一岭鱼种阶段,除注射疫苗外采用中西药结合比较有效,可采用内服喏氟沙星、环丙沙星+Vc;外泼2克/米3大黄+0.7克/米3硫酸铜进行治疗。鲫鲢鳙鱼出血病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泼药引发的肠道出血,这是用药引起,可采用换水,投喂青草、解毒散逐步缓解;二是细菌性出血,体表点状充血、鳍基部发红、肠道出血、腹腔积水、肝发白。此类疾病可视底泥厚薄、水质肥瘦、寄生虫浮游动物多少采取相应措施。底泥较厚可首日施生石灰20克/米3或明矾2克/米3,次日泼洒氯制剂;水肥、寄生虫浮游动物偏多水体可采取首日泼洒敌百虫0.5 克/米3+硫酸铜0.5克/米3分别化开均匀泼洒,次日泼洒氯制剂,效果非常有效。三是亚硝酸盐、氨氮偏高引发的应急性出血,此类出血病在鲂鱼拉网出池中尤为明显,呈现出体表发红肌肉、血液呈现暗红色,处理方法是泼洒食盐5克/米3,增氧剂或氧化药物如双氧水、高猛酸钾等,后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调节。若鱼类急于出池,首先消杀鱼类寄生虫、降低亚硝酸盐氨氮,其次可进行多次拉网锻炼,再者是拉网出鱼时集鱼部进行增氧并使运鱼箱与鱼池水温相差不大于5℃。
在水产养殖中,选择好养殖品种,用一种适合这一品种相应养殖密度的饲料,精心管理,正确防病,适时出塘,获得较佳的效益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