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西葫芦的病毒病近年来已成为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据在响水及周边地区调查,西葫芦病毒病平均发病率达25%以上,少数棚达100%,发病田块可减产30%左右,菜农收入大大下降。为此,根据近来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并参考有关资料,分析整理出西葫芦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供参考。 1 西葫芦病毒病的症状、病原、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1.1 症状 西葫芦病毒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化、花叶和蕨叶3种类型。黄化型植株瘦弱,叶片黄薄变小,新生竟茎蔓纤细扭曲,植株先端节间缩短,花器小且不舒展。花叶型初期顶部叶片上出现绿镶嵌花斑,进一步发展,叶片上到处可见浓绿与淡绿相间的镶嵌花斑,叶面凹凸不平,叶片小而皱缩,植株节间变短。蕨叶型表现新叶狭长,皱缩扭曲,生长缓慢,植株瘦小,不发棵,有时顶叶表现簇生不生长。坐果前发病,花器发育不良,难于坐果。坐果以后发病,果实发育不良,易形成畸形果,严重时果实小,表面凹凸不平,产量低,商品率差。 1.2 病原与传播途径 据研究,西葫芦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南瓜花叶病毒(SqMV)侵染所致。病毒主要通过种子传播,蚜虫和守瓜等昆虫传毒和汁液接触传染,清理败残病叶,授粉,采果等田间农事活动也是传染的途径之一。 1.3 发病条件 高温、干旱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大棚前茬为黄瓜、甜瓜等作物,或与瓜类作物邻作、间套作也易感病;大棚内西葫芦缺肥,管理粗放,生长势弱的植株往往发病较重。大棚西葫芦病毒病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较轻,夏秋季发病较重,病毒病多在植株进入开花结果期表现症状,此时发病往往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 大棚西葫芦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2.1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国内栽培的西葫芦抗病品种较少,据调查,早青一代等品种较抗病毒病。 2.2 种子消毒处理 晴天中午10-15时晒种后,将种子用55℃温水浸15min(分钟),捞出再用1%的高锰酸钾液浸种20min,或用10%的磷酸三钠液浸种15min,捞出洗净晾干播种。 2.3 注意茬口安排 西葫芦尽可能不栽植在前茬种植瓜类的棚内,棚内不间作,套作其他瓜类作物。 2.4 实施高温闷棚 在西葫芦栽植入棚前15天左右扣棚覆膜,并密闭大棚,尽可能提高棚内温度病毒的失毒温度60℃左右,以杀灭棚内毒源,此项措施对前茬种过瓜类作物的大棚忧为重要。 2.5 遮阳网育苗 秋延迟栽培的西葫芦,育苗时最好采用银灰色遮阳网覆盖,既可以防高温,保水分,又能防蚜虫和守瓜危害。 2.6 重视防治虫害 由于棚内温度高,蚜虫和守瓜的生长发育周期短,世代重叠严重,虫害发生往往来势凶猛,应从苗期就彻底防治,药剂可选用20%菊马乳油1500倍液,或25%抗蚜威乳油25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栽植时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可直到避蚜的效果。 2.7 加强肥水管理 每667m2大棚施用优质腐熟的有机肥5000kg和磷肥50kg作底肥。苗期轻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在植株进入开花现蕾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惠满丰等叶面肥,以促进生长,增加植株抗病毒能力;并注意适当浇水,增加土壤湿度。当植株出现初期症状时,应增加氮肥的施用。 2.8 防止接触传染 在进行棚内农事操作时,健株与病株要分别进行采果摘叶用过的刀具最好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不要碰断或践踏茎叶,以免传病,极个别植株发病时可以拔除,以控制传染源。 2.9 化学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NS83耐病毒诱导剂60倍液喷雾,或喷洒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隔7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另外,喷施高锰酸钾1000倍液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以上信息由司新峰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