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药选用常见误区
1、注重商品名,轻通用名。许多群众不了解农药有效成分名、性能与作用特点。农药经过一个阶段的多次重复使用以后,因害虫抗药性不断提高,防治药效往往下降,人们急切盼望新的农药出现,尤其片面追求名声奇特的品种。为此一些企业出于市场竞争角度考虑,在农药商品名称上做文章,取一些与农药不相干的新颖名称,给人们选用农药和合理使用带来了更大困难。
2、盲目混用农药。许多人在使用中发现单一使用某种药剂防效不理想,就盲目将数种药剂混合作用,甚至将几种混合剂也进行混用,结果不仅达不到提高药效的目的,造成浪费,甚至会对作物造成药害,贻误防治时机。
3、片面追求速效性。在病虫害防治中,应以田间调查为基础,视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再决定是否用药防治。一般害虫在低龄幼虫阶段对农药较敏感,幼虫3龄以后就难以防治,植物的病害也是在初发生时防效好。因此要抓住这一最佳防治时机,在病虫害未达到危害高峰时主动用药。同时要清楚使用农药后,发挥药效也要有一个过程,一般菊酯类杀虫剂药效发挥较快,特异性杀虫剂药效发挥较为迟缓。
4、施药方法不当。病虫害的防治强调对症施药、方法得当。应针对病虫发生危害部位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如甜菜夜蛾的幼虫在晴天的傍晚至翌日上午8点前在叶面上危害,光照强时会隐蔽起来,并有伪死性。喷药时药液应喷到虫体上才能获得好的防效。防治蚜虫、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和植物病害,应针对叶背面喷药,只在表面上喷洒不能控制其为害。
5、喷雾器普遍不符合要求。从调查看,目前市场上喷雾器合格率较低,配件质量低劣,农民对喷雾器的使用、保管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实际使用中因喷雾器漏药、雾化不良造成的农药浪费与污染也较大。
二.合理使用须注意事项
1、要明确农药品种的性能特点。农药是一种农业专用有毒制剂,对不同的有害生物有其选择性,如杀虫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和熏蒸剂;杀螨剂分为能杀死各虫态的,只杀成、若螨的,以及只杀卵和若螨的或仅杀卵的;杀菌剂分为保护剂、内吸治疗剂和保护治疗混合剂;除草剂分为茎叶处理剂和土壤处理剂。同为杀虫剂,对各种害虫也不是万能的,每种药剂都有各自的防治范围。一个药剂的防效高低,也是有阶段性的,新药剂刚投入使用时效果较好,随着大量使用,害虫等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逐步提高,防效也就自然随之下降;在防治某一害虫的用药阶段,同一药剂首次用药和后期用药药效反应也不同。
2、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农药属于知情消费的技术性产品,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标签上的使用说明严格使用。也就是说,人们首先应对选用的农药的性能特点有了全面了解时方可使用。盲目使用不仅达不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反而会带来对植物的药害、对产品和环境的残留与污染。
3、应明确标签和说明书的内容。【有效成份含量】:按百分含量标记,同一药名含量不同,用量是不同的。【防治对象、用量和使用方法】:药剂的防治对象都要按在农业部所登记的范围标明,用量和使用方法应具体。如在棉花上用于防治棉铃虫的药剂,不可用来防治蔬菜和其它作物上的棉铃虫。使用方法不能随意变化。【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的天数。如在蔬菜上使用,必须等达到规定的天数,农产品中的农药才能被分解掉。【注意事项】:主要针对该药剂的特点,提醒人们在储藏、运输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应注意农药包装物的妥善处理。
4、科学使用农药助剂。农药制剂中已含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剂,但因防治对象不同、使用阶段不同、加工质量不同、选用的水质不同,为改善喷雾液的湿润展着性能和提高药效,往往还需加入一定的应用助剂、或增效剂。
5、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杀虫剂和杀螨剂的药效按表现的时间不同可分为速效性和持效性两类,尤其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效发挥迟缓;杀菌剂的药效按防治原理可分为内吸治疗和保护两种,保护剂是以预防为目的,治疗剂可在发病后进行针对性治疗;除草剂的药效按用药时间不同分为芽前处理和茎叶处理两种。因此在评价药效时应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