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农网首页 > 供应信息 > > 正文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鸡西羊驼怎么养殖
发布时间:2017/04/30 03:41:57
信息编码:4157345256.shtml
金农网农业百科:
花生引种是将外地或国外的花生品种(或遗传资源材料)引入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直接利用或进行科学研究。花生引种是实现花生品种相互交流利用、促进育种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总结多年花生引种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花生引种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和一圃制原种生产新技术。
1花生引种的四个原则
1.1气候生态相似的原则花生品种各个性状,都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花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花生品种对特定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都保持着一定的适应性。在气候环境因素中,温度对花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降雨量。据多年引种工作的经验,多数花生品种的适应性较为广泛,只要积温能够满足,有适当的水分供应就可以保证花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在生态环境因素中,首先要考虑土壤生态因素,其次是生物生态因素,即病虫害发生情况。因此,为了避免引种的盲目性,增加引种成功率,花生引种时要重视原产地与引种地区气候生态的相似性。最好选择在本地所处的花生产区内进行引种。譬如,我国黄河流域花生产区,以山东、河北、河南为主,还有苏北、皖北等地区,这些地区在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等方面相对较为一致,该产区各地选育的花生品种多数能够相互引种。
1.2严格引种程序的原则首先是广泛搜集花生品种。要根据当地引种目标,广泛地搜集花生品种,要优先选择审定的品种。搜集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根据本地生产实际需要和市场要求,直接到花生育种单位考察、搜集花生新品种(或品系),数量一般不超过10个;其次要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第三,做好引种试验。引种试验一般以当地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作为对照。通过2~3年的品比试验和示范,对引进的花生品种的产量、外观和内在品质进行重点考察,产量比对照品种增加10%以上、品质相当,或产量比对照增加5%以上、品质优于对照的新品种,可以扩大试种面积,经反复考察鉴定确认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报请当地种子管理部门予以认定,而后再进行示范、繁殖和推广。
1.3因地制宜的原则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引进的花生品种要能够适应本地区的种植制度。一个地区的种植制度是在长期的社会与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引种时一定要考虑到品种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种植制度。比如有的地区是一年一熟,其光热资源是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引种时就要考虑引进生育期偏长的花生品种,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发挥一年一季花生的增产潜力;有的地区是一年两熟,为了缓解前后两茬作物在茬口上的矛盾,就得考虑引进生育期偏短的花生品种,以保证一年两季作物都能获得高产;第二,引进的花生品种应适合当地的栽培方式。不同的品种适应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水平,而不同的花生产区又有着不同的栽培方式与管理水平,甚至同一地区栽培方式和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花生引种时必须把栽培方式、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考虑在内。
1.4考虑品种利用的原则按照花生产品的利用途径不同,可将花生品种分为油用、直接食用、出口等专用类型。如当地生产的花生产品主要销售给植物油厂,则在引种时首先要考虑花生品种的脂肪含量不能低于50%;如当地生产的花生产品主要供应城乡居民直接食用,则在引种时要首先考虑花生品种的籽仁大小要一致、粒形匀称、色泽鲜艳,而且口味、口感要好;如本地生产的花生主要供给外贸出口,则要引进符合当地外贸出口要求的优质花生品种。
2一圃制生产原种新技术
为了防止花生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混杂与退化现象,保持该品种原有的种性,延长花生品种在生产中的使用年限,花生引种与提纯保纯工作必须同步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采取“三年两圃制”生产花生原种,不仅投资大、成本高,而且因为生产周期长,容易造成品种遗传漂移,致使一个花生新品种在生产中还没有进人大面积推广应用,便出现了种性退化及混杂现象。为此,我们通过多年花生繁种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对花生原种繁殖技术进行改进与简化,总结出一圃制生产花生原种新技术。一圃制有四个优点:一是生产周期短,减少于繁殖代数,加快了繁种进程,相对延长了品种的使用年限。可以随着品种更换步伐随时调整花生品种,增强了繁种工作的应变能力。二是确保种性和纯度,有利于实现种子的标准化。三是操作简便易掌握,省工省时,成本低。四是繁殖系数高,节省种源。
一圃制生产花生原种新技术,主要包括使用低代种源、单粒点播、分株鉴定、整株去杂、混合收获。
2.1选好种子和地块最好是从育种单位引进原种,或从良种繁育单位引进纯度高、代数低的原种。原种圃要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旱涝保收、无倒秧病与线虫病的田块,最好为沙壤土,2~3年内没有种过花生。
2.2施肥起垄,单粒点播前茬作物要重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当季可用45%高效复合肥,施用量 525~675kg/公顷。起小高垄种植,垄距40~45cm,垄高10cm,垄长10~20m。每垄上种一行花生,采用单粒点播的方法,株距 15~18cm。每隔9行或19行设一对照行,对照为具有典型性状的高纯度的同一品种。
2.3分株鉴定,整株去杂在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在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和收获期,边观察,边鉴定,边淘汰。主要是根据原品种典型性状进行鉴定,发现杂株、病株,要及时整株拔除。成熟期与收获期,观察成熟早晚、株丛高矮、荚果形状与大小和整齐度等,与对照行单株的典型性、丰产性和综合抗性等进行全面的比较,并作出最终的鉴定。
2.4混合收获,安全贮藏收获前根据原种圃面积大小,选若干有代表性的样点,每点选20株进行一次田间纯度检查。通过原种质量验收后,即可混合收获。收获要做到适时、单收、单晒和单贮。并定期检查,注意防混杂、防霉变和防鼠害。
以上信息由李运自行发布!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李经理(男)
联系电话:15275755604
手机号码:15275755604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山东济宁
邮政编码:272405
电子邮箱:2402146662@qq.com
信息标题:鸡西羊驼怎么养殖
当前,正值西北秋马铃薯主产区果实膨大期,马铃薯晚疫病对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今年西北、东北等地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早、范围广,发生程度明显重于常年,甘肃等省为近10年来最严重年份。针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的严峻形势,农业部办公厅于9月2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农业部门切实做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工作,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通知要求,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各地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切实把病害防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层层落实责任,指导农民适时防控,最大限度减轻病害损失。对马铃薯晚疫病重发区,要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蹲点包片,推进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各级植保机构要加强监测调查,系统开展病害消长动态监测,组织实施拉网式普查,全面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确定发生分布区域、重点防治田块以及最佳防治时期,指导农民适时开展预防控制。要加大病害调度频率,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和重灾情实时报告制度,为及时防控提供依据。三是强化应急防控。要积极做好应急防控物资、资金、队伍储备;要根据病情发生动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要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对重发区要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坚决遏制暴发流行危害。四是强化指导服务。要建立健全防控督查指导机制,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分赴重点地区,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协调指导,确保监测和防控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晚疫病是影响马铃薯安全生产的恶性病害,一旦暴发流行,产量损失严重。入汛以来,西北、东北秋马铃薯产区雨水充沛,利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危害。农业部对此高度重视,5月下旬以来,先后召开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视频会、全国秋季农作物病虫防控视频会、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现场会,要求各地严把“种薯关、田管关、预防关、控制关”,抓早、防小,严控扩散蔓延。同时,在马铃薯优势产区选择120个种植大县,系统开展晚疫病监测调查,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发布预警信息。8月份以来,农业部先后组派6个督导组,赴重点地区开展督促检查,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截至目前,东北、西北累计实施秋马铃薯晚疫病预防控制4350万亩次,为发生面积的2.14倍,同比增加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