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农网首页 > 供应信息 > > 正文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山东莒县京欣西瓜批发价格价格真真便宜了
发布时间:2017/05/17 10:22:02
信息编码:2202925335.shtml
金农网农业百科:
养鸡生产中不可忽略的几个问题
为增加经济效益广大养殖户首先要对近期市场行情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远期市场状况作出推测,广大养鸡户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问题,市场因素对养鸡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大,当前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养鸡的成本不断上升,禽肉、禽蛋的价格起伏不定养鸡的效益也不断受到影响。这是考虑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应该从饲养管理上下工夫,抓好饲养管理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指标,从而增加经济效益。笔者总结多年的养殖经验,认为提高生产指标,增加经济效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饲养管理
1.1鸡场环境控制鸡场环境及周边的兽医防疫条件的好坏是影响鸡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鸡场应远离铁路、公路等交通要道,远离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远离重工业区、化工厂,以防止不良环境对鸡体本身造成污染;鸡场应具备良好的水源、电源、交通等条件。鸡场应将生产区、行政管理区和职工生活区严格分开。鸡舍是防疫隔离的基本条件,借助通风系统可以排出污秽的气体和水气,这些气体和水气中夹杂着饲料粉尘和微粒,如果某栋鸡舍中的鸡群发生了疫情,病原菌常常通过排出的微小颗粒而被携带出来,威胁着相邻鸡舍的鸡群。为防止鸡舍排出的粉尘和微粒进入相邻的鸡舍,要求鸡舍的间距离至少要达到鸡舍高度的五倍。
1.2温度管理成年鸡生活最适宜环境温度是21℃,一般说来18℃—24℃都比较适宜,但温度最低不要低于13℃,最高不要高于30℃。否则,就会影响生产性能。要尽量减少日夜温差变化,当有寒流袭来时,应提前关闭门窗保暖,否则,容易激发呼吸道病的发生。雏鸡的绒毛比较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不强,所以对温度要求较高。三天内可将温度保持在33℃—35℃,以后每周温度下降三度,至与室温相同时即可停止供暖。育雏舍内应在不同位置悬挂数支温度计,注意:育雏温度是指雏鸡生活处的温度,温度计的读数受距离热源远近的影响,还受温度计本身精确度的影响(笔者曾发现同一批购买的温度计同时使用时,最高与最低读数相差6℃,建议购买正规厂家质量好的产品。),要学会“看雏给温”,根据鸡群的状态来判断温度是否合适,具体表现为温度适宜时雏鸡分布均匀、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温度过低雏鸡表现聚堆、鸣叫;温度过高雏鸡表现远离热源、张口喘息。
1.3湿度管理刚出壳的雏鸡含水率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脱水。雏鸡入场后首先要供给经过预温的清洁饮水,以防止脱水。育雏前两周内,湿度应保持65—70,以后则保持在55—60。湿度过小会造成灰尘飘浮易引发鸡呼吸道疾病。
1.4光照管理光照时间对蛋鸡、肉种鸡的适时开产影响很大。对蛋鸡而言,10月至2月引进的雏鸡由于生长后期处在日照时间逐渐延长的季节,容易早产;4月至8月引进的雏鸡生长后期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鸡群容易推迟开产。鸡群过早开产或过晚开产都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如果鸡体还没长成就被催促开产,常使小母鸡采食的饲料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营养需要,结果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瘦弱,蛋重也增长缓慢,脱肛和被啄肛的现象很多。由于体质差,缺乏维持长期高产的体力,一般产蛋高峰维持时间不长。同时,在产蛋期鸡体负担沉重,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种种疾病而使产蛋率不稳定或突然下降。开产过早的鸡群死淘率一般都很高,所以鸡群不是越早开产经济效益越高。相反,如果鸡群开产的时间推迟则要增加育成费用,相对减少收益。
1.5消毒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从直观上看不出效益,有人认为消毒浪费人力物力,而不重视这项工作,这是很不对的。养鸡场要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建立高效的消毒程序,加强自身的消毒观念。消毒制度不是做样子给外人看的,不能“外严内松”,要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消毒防疫制度。
1.5.1消毒剂的选择消毒剂在使用时要选择杀菌力强,不会对人员和鸡体造成伤害,更不能在禽体内或蛋内蓄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常用消毒剂有季氨盐类消毒剂、碘附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有机氯化合物消毒剂、氧化型消毒剂和醛类消毒剂等。在应用中要注意不同种类消毒剂之间要交叉使用,不要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因为每一种消毒剂都有一定的消毒使用范围,例如:有机氯化合物消毒剂适宜在酸性环境中使用;醛类消毒剂适宜在碱性环境中使用;季氨盐类消毒剂作用迅速,奏效快,性能稳定,还有低腐蚀低刺激性,低毒等特点,受有机物及外界条件影响较小,缺点是对某些病毒、芽孢消毒效果不佳;碘附类消毒剂高效、低毒、广谱,对各种细菌、病毒、芽孢以及真菌具有快速杀灭作用,缺点是易受碱性物质影响,日光也能加速碘的分解,因此在环境消毒时受限制;氧化型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对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真菌、病毒都有高效的杀灭作用。但是它使用成本高,极不稳定,易分解、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所以在环境和鸡体表消毒方面受限制;酚类消毒剂有苯酚、来苏等,对细菌繁殖体、真菌、亲脂性病毒都有杀灭作用,对细菌芽孢和亲水性病毒无作用或作用很小。其消毒效果受有机物的影响较大,且气味恶臭,对畜禽和工作人员有害。另外,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也容易使病原体形成耐药性。
1.5.2消毒剂的使用首先要参考消毒剂使用说明书,浓度配比要准确,使用方法要正确。如有些氧化型消毒剂由两瓶药液组成,使用前再按比例配比,不可单独使用,如果不按要求使用,就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氧化型消毒剂、酚类消毒剂不宜用作饮水消毒。
1.6药物使用
1.6.1按疗程用药一般抗菌药一个疗程为3—5天,在整个疗程中必须连续给予足够的剂量,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否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反而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常见的用药错误有两种:一种是如果使用一天不见明显效果,则立即停用或改用其他药物,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另一种是如果使用一天、两天见效了就不继续投药,表面上看节省了药费支出,但由于没有完成一个疗程,病菌还没有完全消灭,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复发,带来更大的损失。
1.6.2预防用药许多人防病意识很差,只有在鸡群发病时才使用药物治疗,认为药品是用来治疗的,而忽视了预防作用,“防重于治”是畜禽疫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疫病发生前提前用药物预防,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肉仔鸡的饲养及育雏时尤其重要。
1.6.3不要随便混用、滥用药物有人认为,多种药物混用可以扩大抗菌谱,提高治疗效果,实际上有些药物相互之间有颉抗作用,如果混用会降低疗效,甚至会产生毒性作用,如盐霉素与支原净同时使用可导致鸡的瘫痪。所以药物混用前要慎重。
1.6.4注意药品的质量选购药品时不要只图药品名称新而不注意有效成分及含量,有很多所谓“新”药仅仅是改头换面用了一个新的商品名称而已,其有效成分往往只是很普通的药物。有人买药时只考虑价格,而不考虑有效成分含量,实际上10瓶1含量的药品与1瓶10含量的药品是一样的,表面上看1含量的药品价格便宜,折算成有效成分来看它的价格反而要比10含量的药品高。
1.7重视鸡群的均匀度、体重对蛋鸡和种鸡来说均匀度、体重的控制尤其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开产后蛋重、产蛋高峰及产蛋高峰的维持时间。一般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产蛋较少;体重大的鸡,容易提前开产,一般过肥的鸡产蛋周期不会持久,还容易发生脱肛。育雏、育成期要坚持定期称重、计算均匀度,并与饲养手册对照,如有差距及时对鸡群进行调整,如果体重偏低,肉种鸡可用增加饲喂料量的方法,调整体重的增长;蛋鸡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如果体重偏低可以夜间开灯补饲;或延长育雏料的饲喂时间;或者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蛋白质含量等方法。
1.8病死鸡的处理在饲养过程中要及时挑出鸡群中的病鸡、假产鸡、停产鸡和低产鸡。没有治疗价值的鸡应及时淘汰。重视病死鸡的处理,决不允许场内人员将病鸡吃掉,因为病死鸡带有大量病原体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疫病扩散。死鸡的处理方法有坑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等。建议采用焚烧法,焚烧法的优点是灭菌彻底,不会污染地下水。不要不加处理就喂狗、喂猪或出售。因为这样做容易引起疾病的扩散,得不偿失。
1.9粪便污水的管理鲜鸡粪内含有致病菌、霉菌和寄生虫卵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给邻近的鸡舍或鸡场带来危险。国外用大型鸡粪加工设备,经烘干、加压加热微波处理后,变成有机肥料。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要把鸡粪运到远离鸡场的地方堆积发酵,以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等。
2疾病防制
2.1鸡常见疾病鸡常见的疾病有很多种,最让养鸡户头疼的是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首要疾病。呼吸道疾病是指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或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如咳嗽、喷嚏、气喘等。呼吸道疾病有很多,常见的有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白喉型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曲霉菌病等。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病因也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如:○1饲养管理不善或应激因素而引起。如鸡群密度过大、湿度小、灰尘大、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超标、舍温低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呼吸道病。○2疫苗接种反应。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若疫苗毒力较强,超过机体忍受能力,也会引起呼吸道异常反应。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加以区别。
2.1.1禽流感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类的全身性或呼吸系统传染病。诊断要点是:鸡冠及肉垂出血、发绀、坏死、眼睑、头部浮肿有黄色胶冻样浸润,脚鳞出现紫色出血斑;口腔、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心外膜可见散在出血点;卵巢充血、出血破裂,胰脏有坏死灶。
2.1.2新城疫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诊断要点是:呼吸困难,常发出咕噜声,排黄绿色稀便,产蛋急剧下降,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腺胃乳头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直肠出血、卵黄蒂附近出现纽扣状坏死。
2.1.3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由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诊断要点是:咳嗽、喷嚏、气管罗音,产蛋下降,产软壳蛋、褪色蛋、畸形蛋明显增多、蛋白稀薄如水,气管、支气管有浆液性或干酪性渗出物,气管下端发脆变硬。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肿大、苍白呈“花班肾”,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
2.1.4慢性呼吸道病慢性呼吸道病是由败血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诊断要点是:咳嗽、流鼻液、气管罗音,气囊膜增厚、浑浊、表面有增生的结节状病灶,气囊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另外滑液囊支原体还引起滑膜支原体病。
2.1.5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A型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传播快,发病率高。诊断要点是:呼吸困难、咳出带血样渗出物、喉头和气管内可见粘液性、出血性渗出物及血凝块,粘膜上黄白色的纤维素性伪膜,伪膜易脱落与气管渗出物混合,常阻塞喉头和气管引起窒息。
2.1.6传染性鼻炎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诊断要点是:面部水肿和结膜炎,眼肿胀、发炎、流泪,严重时导致失明,鼻流出大量水样鼻液、张口呼吸。取病鸡的鼻窦内和咽部分泌物,或心、肝、脾等涂片,瑞氏或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成双或单链的两极浓染,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2.1.7禽霍乱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的接触性传染病。诊断要点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呼吸道炎症,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剖检可见在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上有小点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肝肿大,质脆,表面散布许多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产蛋鸡可见破裂卵泡的卵黄,未成熟的卵泡和卵巢基质常常充血。血涂片或内脏触片染色观察,可见单个或成双存在,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3免疫程序与免疫监测由于目前尚无治疗病毒病的有效药物,如果鸡群没有进行免疫,是很危险的,一旦发病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必须根据本地区及本场疾病发生情况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并用有效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新城疫等疾病还要进行免疫效果监测,根据抗体效价选择免疫时机,对免疫效果欠佳的鸡群要进行重新免疫。
3.1免疫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免疫接种虽然能使鸡群对某些疾病形成一定的抵抗力,但并不是接种疫苗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万无一失了,由于疫苗的保护力并不是100,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水平,与鸡群的健康状况也有直接关系,抗体效价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另外,即使是免疫鸡群,如果有毒力强的病原体侵入,也有可能引起鸡群发病。
3.2疫苗的保管与使用疫苗主要分灭活苗与冻干苗两种,灭活苗也叫油苗,要保存在2℃—7℃,不能冷冻。冻干苗是活苗,能在机体内增殖,进口冻干疫苗一般要保存在2℃—7℃,国产冻干疫苗一般要冷冻保存。疫苗在运输过程中要放在加有冰块的保温箱内,尽量减少运输时间。疫苗在使用前应仔细查看疫苗名称、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等,开启疫苗瓶时要注意:疫苗瓶有无破损、瓶内是否真空,有问题的疫苗决不能使用。
3.3免疫方法注意不同种类的疫苗的免疫方法不同常用的免疫方法有点眼、滴鼻、饮水、喷雾、刺种、皮下和肌肉注射。疫苗稀释时应该用灭菌的冷的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点眼瓶每一个都要实测一下,测出一毫升能滴几滴,算出一瓶疫苗的加水量。油苗应皮下或肌肉注射法氏囊疫苗应饮水免疫鸡痘疫苗应刺种 球虫疫苗应拌料或加入饮水中免疫.病毒性关节炎疫苗应肌肉或皮下注射。用过的疫苗瓶要妥善处理(消毒、焚烧、深埋)。
3.4免疫监测加强鸡群的抗体监测,尤其要重视新城疫的免疫及抗体监测,新城疫防制是关系到养鸡成败的关键,现在虽然各鸡场都很重视新城疫的免疫,但非典型新城疫仍然不断发生,而且成为许多其他疾病的潜在诱因,例如:新城疫免疫不好,容易发生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新城疫的加强免疫和抗体监测,了解鸡群的抗体水平、免疫效果,并适时免疫。
以上信息由卢秀枚自行发布!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卢(男)
联系电话:15053905032
手机号码:15053905032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山东日照莒县
邮政编码:272400
电子邮箱:2488819075@qq.com
信息标题:山东莒县京欣西瓜批发价格价格真真便宜了
症状 白粉病俗称起白毛,是温室甜瓜的常见病害,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植株生育的中后期,此期叶片发病重,叶柄和茎次之。发病初期,在叶面、叶背及幼茎上产生白色小粉斑,叶片正面发生多,以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规则的连片白粉。发病后期,白色粉层变成灰白色,白色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的黄褐色小粒点,而后变成黑色,病叶枯黄卷缩,叶片和茎蔓局部或全部枯死,瓜不能正常成熟。 发病条件 白粉病在10~30℃温度条件下均可发生,在环境湿度大、温度在16~24℃时发病严重。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浇水过多,导致植株徒长、枝叶过密、光照不足、通风透光不良等,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前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源。 2.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施足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 4.及时整枝打杈,保证植株通风透光良好。 5.合理浇水,适时揭棚通风排湿。 二、生物防治:喷洒2%农抗120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隔6~7天再喷1次。 三、物理防治:采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在叶片上,使之在叶片上形成一层薄膜,不仅可防止病菌侵入,还可形成缺氧条件,使白粉病菌死亡。隔5~6天喷1次,连喷2~3次。 四、药剂防治: 1.熏棚。定植前几天,将棚室封闭,每100立方米用硫黄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均匀后装入4~5个小塑料袋中,傍晚时分点布放,点燃后封闭大棚1夜;也可在发病前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1亩)用药200~250克,傍晚分点布放,暗火点燃后,封闭大棚熏1夜,次日开棚放风。 2.喷药:植株发病初期,可喷40%乙嘧酚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40%福兴乳油80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