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青蟹甲壳呈椭圆形,体扁平、无毛,头胸部发达,双螯强有力,后足,形如棹,故有据棹子之称。头胸甲宽约为长的1.5倍,背面隆起,光滑;头胸甲表面有明显的 “H” 形凹痕;前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齿的大小及间距大致相等。前侧缘具9个大小相若突出的三角形齿。 蟹池建造 饲养青蟹的蟹塘宜15~25亩为好,并建有塘中塘,大塘建有进、排水闸,全塘建有环塘沟,宽3米、深2米,塘中泥墩建有“非”字形沟与环塘沟相连。大塘内近进水口处建有两个小塘:一个1亩,一个2亩,(1亩塘用来蟹苗培育、种苗标粗,2亩塘用来半膏蟹、膏蟹培养、暂养)两小塘各建一个进水闸,并附设防逃设施。 清塘除害 蟹塘建成后,排干水晒“非”字沟,平整塘底及“非”字沟底。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全塘泼洒,进水时用40、60、80目网纱布三级过滤,一次性进够水,7天后用“三亩灵”或“二溴海因”消毒水体,再隔3天用“益利多”等生物制剂逐步调水,塘内盐度稳定在4‰~8‰。 蟹苗培育 放苗前试水,将自然捕捞的蟹苗放入1亩小塘内暂养,试养24小时,蟹苗正常才可放苗。蟹苗入池前要消毒,其方法是用清水50公斤、海盐0.5公斤、强效碘10克混合成药液,将蟹苗分批放入药浴3~5秒,然后放入培养池。蟹苗消毒是免使捕捞损伤或断肢的蟹苗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并清除种蟹所带来的纤毛虫等,提高成活率。蟹苗经过投料培育15天,大多培育成种蟹,即放入大塘进行成蟹养殖,养殖密度为3000只/亩。 饲养管理 1、投饵:青蟹的摄食量随水温、水质、盐度、溶解氧、pH值、氨氮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增减。大潮换水后,环境正常,进食量增大,所以,应经常观察、检查决定或调节投饵量。蟹种前期投小蓝蛤(白蚬),日投量占蟹体重的30%,投小杂鱼、人工配合料占蟹体重的10~12%;中期(中等蟹)日投蓝蛤量占体重的 20%,小杂鱼、配合料等占体重的8%~10%,后期(大蟹)日投蓝蛤占体重的7%,小杂鱼、配合料等占体重5%。饵料应投于环塘沟、“非”字沟浅滩处,并要投放均匀,避免争食而引起争斗。 2、换水:青蟹喜在水质清新,溶氧量高的环境中生活,蜕壳时耗氧量大,对水质优劣尤为敏感,如果自身塘水是过“老水”、“死水”、“污染水”就不能蜕壳,进食量大减,养得老而养不大(成为老蟹或石蟹),每月有两个高潮汛期,必须掌握换水,每次换水都应注意新旧水的温差或盐度不宜过大。 定期消除有害因素 青蟹整年饲养、捕大留小,塘底沉积大量排泄物,对池塘污染很大,特别是在枯水期很难换水,塘底有害物质超标,使水质变坏,容易发病。所以定期每20天撒放高效“底质净”等底质改良剂和高浓水质改良剂一次,保持良好环境,使青蟹正常生长。 巡塘 经常检查闸门、防逃设施是否破损,观察水色变化,蟹情动态、蜕壳生长,饵食状况及敌害或发病预兆等。 青蟹病害防治 青蟹养殖受气候、水温、盐度、雨水、等物理因素突然改变及原生动物的侵袭,很容易发病。笔者在生产中发现的常见病害主要有: 1、脓蟹病:此病由于盐差或温差突然变高或变低,盐差、温差过大,使蟹忍受不了环境突然变化而感染,打开头胸甲检查胃壁、卵巢、精巢破坏并有异味,未死先臭。此病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首先,换水的水温不能相差超过5℃,盐度不能超过5‰;其次,发现病蟹要及时剔除,然后用药物治疗。每公斤蟹料拌5克 “蟹康宁”、3克大蒜,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5天,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8克“菌特灵”、0.3克高锰酸钾、15克海盐,拌水混合全塘泼洒。 2、花壳病:由于池塘水位浅,长期水温偏高,特别是夏季天气,容易得此病,头胸甲外壳有浅黄、浅红、浅白的斑点,打开头胸甲检查,头胸甲内膜壁与头胸甲分离,甲壳、膜发炎糜烂,该病亦叫甲壳溃疡病,防治方法主要是经常换水调低水温,多投蓝蛤等含钙质高的小贝类饲料,每公斤人工颗粒饲料拌5克“蟹康宁”、 5克鱼用鱼肝油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5天。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菌特灵”、15克海盐拌水全塘泼洒。 3、寄生虫病:养殖水体老化,有害生物如纤毛虫类大量繁衍,寄生在蟹的鳃丝或腹部,吸收蟹体营养并破坏鳃丝毛细血管,使蟹难以吸收水体氧气,造成组织缺氧而不断死亡。防治方法:在枯水期无法换水时,就施放“固氧”(1亩1~2包)改善水质,同时,每公斤蟹料拌5克“蜕克素”、5克“强克101”制成药饵投喂,连续2~3天。其次,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虾纤虫净”全塘泼洒。 4、肌肉坏死病:平时投料过多,蟹排泄物淤积,自身污染严重,蜕壳周期推迟,造成蜕不了壳肌肉老死。防治方法:及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活、爽,控制投料量并投喂新鲜饲料,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茶籽饼5克泡水24小时全塘泼洒,刺激蜕壳生长。 5、慢爪病:由于养殖水质环境比较差,每期蜕壳周期延长,俗称养得老而养不大。病蟹神经抽搐,发应迟钝,爬行慢。防治方法:勤换水,投喂新鲜蓝蛤。每20天左右每亩释放生石灰10公斤,其次每公斤人工颗粒料拌高浓“B什水”5克投喂,连续2~3天。 6、上岸病:由于营养不良,病原菌、寄生虫侵袭,病蟹逃离原水体,寻找新环境,摄食减少,逐渐死亡。防治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上岸止A包”1包化水后全池泼洒,然后用池水泼于岸上的蟹苗;每公斤饲料用“上岸止B包”10克,连续投喂3~4天,如病情严重,可重复一疗程。 7、抖抖病(颤抖病):由病毒感染引起。营养水质不良是诱发因素。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在疾病的后期常继发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与弧菌,使病情更加恶化,肝胰脏变性,坏死,呈淡黄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最后青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危害青蟹养殖很严重的一种疾病。 治疗方法:如病蟹体表有寄生虫,应先杀灭体外寄生虫(固着类纤毛虫)。防止一边治疗一边感染,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外泼洒“二溴海因”、“三亩灵”等消毒药物。一个疗程2~4天。内服药时,主要选择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药:如:“蟹抖康宁”(6‰~8‰拌饵)、 “病毒散”(6‰拌饵),一般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2疗程。病蟹发病基本控制,吃食基本正常后,可在饲料中继续添加“肝肾康宁”,促进病蟹的迅速完全康复与生长。 8、有害生物:在潮汛期换水过称中,杂菌、杂虾、海鲜、黄脚鱼等,都随水进入蟹塘,是蟹的敌害,所以,定期90~100天除敌害一次,每亩用茶籽病10公斤打碎浸水24小时后,再拌水全塘泼洒。 收获 沿海养蟹一直沿用以轮放轮捕的传统饲养方式,因投放种蟹规格不一,有大有小,大规格的种蟹经20~30天左右育肥成肉蟹,特别是雄蟹过多,应及时捕大留小,达到膏蟹的雌蟹也应捕捞上市,整个养殖过程,每天均可捕成品蟹上市。捕蟹方法: 1、锥型网笼,用条竹竿固定在沟中央位置夜间装捕。 2、蛇笼网装捕:在“非”字沟,环塘沟晚六时装捕。 3、缯捕:用大铝网“四角缯”缯捕,缯内放腐肉起诱捕作用。 4、耙捕:冬季将塘水放浅,用蟹耙捕捞。 运输 由于青蟹离水后比较耐旱,一般情况下,用无毒的麻袋布浸湿盐水,放在箩筐底,再放成品蟹,如此一层一层叠箩筐,箩筐盖用网锁住,装运48小时内青蟹仍可保持鲜活。 ①夏天运输。先将用咸水草、塑料扁丝绳捆绑好的商品蟹,放入箩筐中,加盖浸于清新海水中数分钟,让蟹吐除混泥,吸入新水,即可装车。为防止日晒雨淋,车厢上应覆盖透气性很好的篷布。如是长途运输,每天早中晚洒咸淡适中的海水数次,以保持蟹体湿润。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青蟹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而且能保持较佳的色泽。 ②冬天运输也应先将稻草或塑料绳捆绑好的商品蟹放入竹箩或塑料箱装运。如遇天气寒冷,箩箱周围铺上稻草等保温物保暖,防止寒风冷气进入。在放入箩箱时,青蟹的口器应朝箩箱中心,上面加盖麻袋。最好选在白天行驶,长途运输则要求每天早、晚洒水(咸淡水适中)保湿。这样商品蟹离池可存放一个星期至半个月.
青蟹甲壳呈椭圆形,体扁平、无毛,头胸部发达,双螯强有力,后足,形如棹,故有据棹子之称。头胸甲宽约为长的1.5倍,背面隆起,光滑;头胸甲表面有明显的 “H” 形凹痕;前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齿的大小及间距大致相等。前侧缘具9个大小相若突出的三角形齿。
蟹池建造
饲养青蟹的蟹塘宜15~25亩为好,并建有塘中塘,大塘建有进、排水闸,全塘建有环塘沟,宽3米、深2米,塘中泥墩建有“非”字形沟与环塘沟相连。大塘内近进水口处建有两个小塘:一个1亩,一个2亩,(1亩塘用来蟹苗培育、种苗标粗,2亩塘用来半膏蟹、膏蟹培养、暂养)两小塘各建一个进水闸,并附设防逃设施。
清塘除害
蟹塘建成后,排干水晒“非”字沟,平整塘底及“非”字沟底。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全塘泼洒,进水时用40、60、80目网纱布三级过滤,一次性进够水,7天后用“三亩灵”或“二溴海因”消毒水体,再隔3天用“益利多”等生物制剂逐步调水,塘内盐度稳定在4‰~8‰。
蟹苗培育
放苗前试水,将自然捕捞的蟹苗放入1亩小塘内暂养,试养24小时,蟹苗正常才可放苗。蟹苗入池前要消毒,其方法是用清水50公斤、海盐0.5公斤、强效碘10克混合成药液,将蟹苗分批放入药浴3~5秒,然后放入培养池。蟹苗消毒是免使捕捞损伤或断肢的蟹苗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并清除种蟹所带来的纤毛虫等,提高成活率。蟹苗经过投料培育15天,大多培育成种蟹,即放入大塘进行成蟹养殖,养殖密度为3000只/亩。
饲养管理
1、投饵:青蟹的摄食量随水温、水质、盐度、溶解氧、pH值、氨氮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增减。大潮换水后,环境正常,进食量增大,所以,应经常观察、检查决定或调节投饵量。蟹种前期投小蓝蛤(白蚬),日投量占蟹体重的30%,投小杂鱼、人工配合料占蟹体重的10~12%;中期(中等蟹)日投蓝蛤量占体重的 20%,小杂鱼、配合料等占体重的8%~10%,后期(大蟹)日投蓝蛤占体重的7%,小杂鱼、配合料等占体重5%。饵料应投于环塘沟、“非”字沟浅滩处,并要投放均匀,避免争食而引起争斗。
2、换水:青蟹喜在水质清新,溶氧量高的环境中生活,蜕壳时耗氧量大,对水质优劣尤为敏感,如果自身塘水是过“老水”、“死水”、“污染水”就不能蜕壳,进食量大减,养得老而养不大(成为老蟹或石蟹),每月有两个高潮汛期,必须掌握换水,每次换水都应注意新旧水的温差或盐度不宜过大。
定期消除有害因素
青蟹整年饲养、捕大留小,塘底沉积大量排泄物,对池塘污染很大,特别是在枯水期很难换水,塘底有害物质超标,使水质变坏,容易发病。所以定期每20天撒放高效“底质净”等底质改良剂和高浓水质改良剂一次,保持良好环境,使青蟹正常生长。
巡塘 经常检查闸门、防逃设施是否破损,观察水色变化,蟹情动态、蜕壳生长,饵食状况及敌害或发病预兆等。
青蟹病害防治
青蟹养殖受气候、水温、盐度、雨水、等物理因素突然改变及原生动物的侵袭,很容易发病。笔者在生产中发现的常见病害主要有:
1、脓蟹病:此病由于盐差或温差突然变高或变低,盐差、温差过大,使蟹忍受不了环境突然变化而感染,打开头胸甲检查胃壁、卵巢、精巢破坏并有异味,未死先臭。此病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首先,换水的水温不能相差超过5℃,盐度不能超过5‰;其次,发现病蟹要及时剔除,然后用药物治疗。每公斤蟹料拌5克 “蟹康宁”、3克大蒜,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5天,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8克“菌特灵”、0.3克高锰酸钾、15克海盐,拌水混合全塘泼洒。
2、花壳病:由于池塘水位浅,长期水温偏高,特别是夏季天气,容易得此病,头胸甲外壳有浅黄、浅红、浅白的斑点,打开头胸甲检查,头胸甲内膜壁与头胸甲分离,甲壳、膜发炎糜烂,该病亦叫甲壳溃疡病,防治方法主要是经常换水调低水温,多投蓝蛤等含钙质高的小贝类饲料,每公斤人工颗粒饲料拌5克“蟹康宁”、 5克鱼用鱼肝油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5天。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菌特灵”、15克海盐拌水全塘泼洒。
3、寄生虫病:养殖水体老化,有害生物如纤毛虫类大量繁衍,寄生在蟹的鳃丝或腹部,吸收蟹体营养并破坏鳃丝毛细血管,使蟹难以吸收水体氧气,造成组织缺氧而不断死亡。防治方法:在枯水期无法换水时,就施放“固氧”(1亩1~2包)改善水质,同时,每公斤蟹料拌5克“蜕克素”、5克“强克101”制成药饵投喂,连续2~3天。其次,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虾纤虫净”全塘泼洒。
4、肌肉坏死病:平时投料过多,蟹排泄物淤积,自身污染严重,蜕壳周期推迟,造成蜕不了壳肌肉老死。防治方法:及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活、爽,控制投料量并投喂新鲜饲料,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茶籽饼5克泡水24小时全塘泼洒,刺激蜕壳生长。
5、慢爪病:由于养殖水质环境比较差,每期蜕壳周期延长,俗称养得老而养不大。病蟹神经抽搐,发应迟钝,爬行慢。防治方法:勤换水,投喂新鲜蓝蛤。每20天左右每亩释放生石灰10公斤,其次每公斤人工颗粒料拌高浓“B什水”5克投喂,连续2~3天。
6、上岸病:由于营养不良,病原菌、寄生虫侵袭,病蟹逃离原水体,寻找新环境,摄食减少,逐渐死亡。防治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上岸止A包”1包化水后全池泼洒,然后用池水泼于岸上的蟹苗;每公斤饲料用“上岸止B包”10克,连续投喂3~4天,如病情严重,可重复一疗程。
7、抖抖病(颤抖病):由病毒感染引起。营养水质不良是诱发因素。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在疾病的后期常继发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与弧菌,使病情更加恶化,肝胰脏变性,坏死,呈淡黄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最后青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危害青蟹养殖很严重的一种疾病。
治疗方法:如病蟹体表有寄生虫,应先杀灭体外寄生虫(固着类纤毛虫)。防止一边治疗一边感染,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外泼洒“二溴海因”、“三亩灵”等消毒药物。一个疗程2~4天。内服药时,主要选择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药:如:“蟹抖康宁”(6‰~8‰拌饵)、 “病毒散”(6‰拌饵),一般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2疗程。病蟹发病基本控制,吃食基本正常后,可在饲料中继续添加“肝肾康宁”,促进病蟹的迅速完全康复与生长。
8、有害生物:在潮汛期换水过称中,杂菌、杂虾、海鲜、黄脚鱼等,都随水进入蟹塘,是蟹的敌害,所以,定期90~100天除敌害一次,每亩用茶籽病10公斤打碎浸水24小时后,再拌水全塘泼洒。
收获
沿海养蟹一直沿用以轮放轮捕的传统饲养方式,因投放种蟹规格不一,有大有小,大规格的种蟹经20~30天左右育肥成肉蟹,特别是雄蟹过多,应及时捕大留小,达到膏蟹的雌蟹也应捕捞上市,整个养殖过程,每天均可捕成品蟹上市。捕蟹方法:
1、锥型网笼,用条竹竿固定在沟中央位置夜间装捕。
2、蛇笼网装捕:在“非”字沟,环塘沟晚六时装捕。
3、缯捕:用大铝网“四角缯”缯捕,缯内放腐肉起诱捕作用。
4、耙捕:冬季将塘水放浅,用蟹耙捕捞。
运输
由于青蟹离水后比较耐旱,一般情况下,用无毒的麻袋布浸湿盐水,放在箩筐底,再放成品蟹,如此一层一层叠箩筐,箩筐盖用网锁住,装运48小时内青蟹仍可保持鲜活。
①夏天运输。先将用咸水草、塑料扁丝绳捆绑好的商品蟹,放入箩筐中,加盖浸于清新海水中数分钟,让蟹吐除混泥,吸入新水,即可装车。为防止日晒雨淋,车厢上应覆盖透气性很好的篷布。如是长途运输,每天早中晚洒咸淡适中的海水数次,以保持蟹体湿润。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青蟹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而且能保持较佳的色泽。
②冬天运输也应先将稻草或塑料绳捆绑好的商品蟹放入竹箩或塑料箱装运。如遇天气寒冷,箩箱周围铺上稻草等保温物保暖,防止寒风冷气进入。在放入箩箱时,青蟹的口器应朝箩箱中心,上面加盖麻袋。最好选在白天行驶,长途运输则要求每天早、晚洒水(咸淡水适中)保湿。这样商品蟹离池可存放一个星期至半个月.
以上信息由丁桧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