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正确采集土壤样本,获得准确的数据是农机化深松作业长期稳定实施的关键。实施该项技术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水土,提高抗旱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同时对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的良性互动,是一项很好的物理化手段。但是,农机深松作业负荷大、作业成本高,我们不可能连续并长期对土壤实施深松。各地应根据各自土壤环境和土壤恶化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农机深松作业规程。但作业规程的制定是以土壤数据采集为依据的。以下是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的几点方法,供各位参考。 一、 实验地的选择 为了获得数据的连续性、科学性,我们在选择实验地时一是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实验;二是在同一地点选择同一农户的地块作为实验地。这样做的目的是农户无论种植什么作物都能进行科学的对比,避免出现不同作物或不同品种而无法对比的情况,同时对这个地块的连续跟踪和数据的采集创造有利条件。 二、 行走路线和采集原则 现在人们大多数在采集土壤时都采用“S”形的行走,以随机采样的方式采集土壤。面积小于10亩时,采集3个点,面积大于10亩时采集5个点。在采集土壤时,如第一次按正“S”形行走,那么第二次就按反“S”形行走,如此反复,其目的就是在该实验地尽可能全覆盖取土以获取较为科学的数据。 三、 采集时间及次数的确定 深松实验地数据采集的目的主要是为当地制定合理的农机深松作业规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作业成本。因此我们一是要进行农机深松作业地块与常规田数据对比,了解各地块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土壤比重、溶重及孔隙度的变化;二是要对农机深松作业地块进行长期跟踪,所得数据与“丰土”数据进行对比,再根据其数据的变化规律,正确制定当地对不同性质土壤的农机深松作业间隔年限、深松深度和深松方式。根据我县的实际,我们对深松作业采集的时间和次数是;深松前采集一次为实验田的原始数据,这个数据必须准确且不能丢失,因为它是以后所有跟踪数据的对比基础,又是检验深松作业效果如何的有力证据。第二此在幼苗时采集,主要检测土壤孔隙度和地温。第三次在下过雨后第二天采集,主要检测土壤的蓄水能力。第四次在作物的中后期采集,主要检测土壤的抗旱能力。第五次是在收获后采集,主要检测土壤的比重、溶重、孔隙度、水分含量。此后每年依次类推。 四、 土壤采集方式 土壤采集方式正确与否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更关系到该项目在该地区推广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实施农机深松作业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下是我县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改进而采用的土壤采集方式:首先是采集工具的选择,因为我县地处巩乃斯河谷,东西方向较长,南北短,作物品种繁多,特别是在苗期取土时,如工具使用不当,取土相当困难。比如在小麦地里取土,它的行距很窄,如环刀的直径较大,在取土时就会伤及周边作物,同时所取数据也无法达到准确,因此,我们在选择环刀时,必须选择小于当地农作物最小行距的环刀。其次是取土方式,为了获取比较准确的数据,我们在取土时一定不要对土壤造成挤压。我们首先用小铲去除地表浮土,然后根据自己所取土壤样本的份数及测试的深度,挖出几个梯形槽,每个梯形槽的上部长度需大于环刀直径4cm左右,也就是说每环刀取土位置间隔需大于4cm左右,宽度大于环刀直径1cm左右即可。从最深处取第一份样本,然后依次往上取,每点取完所有样本后,回填土壤。每次在取出土壤样本时,用平板玻璃托住环刀上平面,翻转后用刮刀从环刀口部平行刮去多余的土壤后秤重。秤重时,天平需放置无风区,且放平,以免出现误差。土壤秤好后,把土壤从环刀内取出,倒入易拉口塑料袋内,贴上数据标签即可。
以上信息由尚雪芬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