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供应求购合作代理人才土地旅游供求信息产品库
金农网首页>供应信息>正文

廉江大型养猪场一猪厂

2018/02/19 02:06:31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分享到: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信息编码:0631416944.shtml
信息标题:廉江大型养猪场一猪厂
廉江大型养猪场一猪厂
9.仔猪超前免疫(乳前免疫),仔猪产下后,在完成擦身、断脐、剪牙(将门牙和犬牙共8枚剪断磨平,可防止母猪乳房炎的发生,防止仔猪之间争抢乳头而造成仔猪面部受伤)、称重等一系列接产工作之后,给仔猪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毫升,经1小时左右,再让仔猪吮吸初乳。60日龄~65日龄时,再加强免疫一次。这种方法能克服母源抗体干扰,使仔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具有独特优点。研究表明,70日龄猪胎在抗原(疫苗)刺激下,已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仔猪出生后,其免疫机能已经完善,这就是仔猪超前免疫的依据。实践表明,对于疫区,特别是反复暴发猪瘟的地区、猪场,实行仔猪超前免疫,因为在疫区采用该方法能很快控制疫情,在控制猪瘟的连续发病上可收到显着效果。






廉江大型养猪场一猪厂

以上信息由成晓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信息
金农百科

金农网农业百科:


  蔬菜CO2施肥的效果取决于多种技术因素:

  1、二氧化碳气源的选择:CO2气体的来源是CO2施肥的物质条件,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CO2产生方法必须简单易行,适用于棚室栽培的条件;价格低廉,便于推广;气体必须达到一定纯度,并且不含有对植物和人有害的物质。

  增加CO2浓度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用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硫酸铵的化学反应法原料易于得到,且价格不高,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2、二氧化碳的施用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蔬菜施用CO2的浓度一般应为800~1000微升/升,大棚与日光温室蔬菜由于栽培期内特别是前期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不同,前期CO2的浓度应采取1000微升/升,而后期可选择800微升/升为宜。人工增施CO2最适浓度与蔬菜种类、品种和光照条件有关。一般瓜类CO2的最适浓度为1000~1300微升/升,而其它蔬菜则为600~800微升/升。

  应当指出,CO2施肥时如果CO2浓度过高也会造成叶片损伤。如西红柿叶缘和老叶的脉间出现透明斑点,部分或全部脱落死亡。黄瓜也有类似情况,先是叶绿素被破坏,接着老叶脱落死亡,对产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进行CO2施肥时一定要控制好CO2浓度,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另外,高浓度CO2的伤害与持续的时间有关,如果仅仅是很短时间,危害就轻得多,甚至不产生危害。

  3、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通过碳酸氢铵与过量硫酸进行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北京市土肥站与海淀土壤养分分析仪器厂合作研制开发了CO2发生器。该发生器产气量大(CO2)为6.2千克,相当于5千克碳酸氢铵释放出的CO2气体。反应时间为10~20分钟,CO2纯度达96%以上。反应桶内工作压强小于0.02兆帕。使用时只要在每667m??栽培设施中放置1个CO2发生器就可以达到释放CO2的目的。由于气体输放管架在大棚上方,CO2气体从管的两侧小孔释放出来,使气体自上而下地扩散开,有利于蔬菜功能叶吸收。

  4、二氧化碳的使用时期。大棚蔬菜生产中培育壮苗是蔬菜早熟丰产的基础。因此,CO2应在定植缓苗后即可使用,每天施用2~3小时,连续使用35天。越早使用其经济效果越好。试验结果表明,蔬菜定植缓苗后施用CO2其增产、增收效果虽不是最佳,但其劳动量比全生育期施用两次的要小,而且成本也低。

  5、二氧化碳施肥的时间。根据栽培设施内二氧化碳变化的规律,日出后随着光合作用的加强,二氧化碳浓度迅速降低,即使通风换气,棚内CO2浓度也低于大气中CO2浓度。然而蔬菜的午前同化量占全天同化量的60%~70%,因此在早晨日出半小时到1小时后向栽培设施内释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改善光合作用的条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 5,友情提醒:本信息可能存在投资风险,任何关于合作后的收益、回报内容均需谨慎对待,风险责任须自行承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6.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jinnong.cn(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