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雏鹅是指从出壳0~21日龄以内的小鹅。它绒毛稀少,体小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极易引起发病和死亡。因此,雏鹅的培育是养鹅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在育雏过程中要降低雏鹅早期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 雏鹅的生理特点雏鹅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喂饲时要少给勤餐,宜喂易消化的配合饲料;雏鹅生长发育快,为保证雏鹅快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在育雏时要及时喂料、饮水;雏鹅易扎堆,饲养密度要适当,当温度低时易发生扎堆现象,常出现受捂压伤,甚至大批压死;雏鹅体温高,呼吸快,新陈代谢旺盛,需水较多,育雏时水槽不能断水。 做好育雏的准备工作育雏舍要在进雏前半个月准备好,打扫干净,补好裂缝,堵死鼠洞,擦净门窗,墙壁用20%的石灰乳刷白消毒,有条件的地面抹上水泥,用2%热火碱水消毒。将水槽、饲槽、用具洗刷干净后搬入舍内,封闭门窗,将室温升至20℃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0毫升甲醛溶液和 20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同时,还要准备好优质的饲料和必需的药品。进雏前1天—2天对育雏舍要预温,若平养应准备新鲜的垫料;网上养则事先钉好支架,高度60厘米—80厘米,宽1.5米-2米,铺上网片(塑料网或铁丝网),消毒后备用。 购入健康雏鹅从无疫病污染场家进雏。雏鹅若来自不健康鹅群的种蛋或来自出雏率低的种蛋,早期死亡率会显著增高。因此,在购雏时要弄清入孵种蛋的来源、种鹅群的健康状况,要从管理严格的孵化场进雏。 健康的雏鹅绒毛干净个头大,眼睛明亮有光泽,活动灵活,叫声清脆,抓握在手中有弹性且挣扎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愈合良好,无血斑水肿和脐炎。弱雏由于腹内卵黄吸收不良,大多呈现腹部膨大、肚硬、脐部湿粘,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反应迟顿、不爱活动等。 加强饲养管理适时开水、开食与开青。开水即第一次饮水,要采取先开水,后开食的原则。当雏鹅从孵化场运回之后,立即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消毒过并预热补温的育雏舍里。当雏鹅绒毛干并能站立时,便可给予第一次饮水,也称开水或“潮口”。这是雏鹅饲养的第一关。如饮水太迟,常表现脚蹼失水收缩,俗称“干爪”,轻者不健壮,重则死亡。第一次饮水从出壳不得超过16小时—24小时。雏鹅前7天最好饮3%-5%的白糖水(葡萄糖水),要饮清洁的温开水。如果有部分雏鹅不会饮水,饲养员可抓住雏鹅的头部将嘴多次按入饮水器中,让其学会饮水。饮水器内水深以3厘米为宜。从第八天开始,可饮在室内放置24小时以上的清洁井水或自来水。饮水器数量要充足,为防止雏鹅玩水,可将饮水器垫起或吊起来,高度与雏鹅背齐平为宜。 开食一般在饮水后即可,开食的饲料一般用清水淘洗蒸成八分熟的碎米,或用开水浸泡成八分熟的小米。喂时可先把碎米撒在牛皮纸或席子上,也可撒一些在雏鹅身上,引诱雏鹅啄食,慢慢地雏鹅都会来啄食。1天-2天后逐渐改为全价配合饲料,可购买育雏的颗粒料,也可自行配制,其配方(%):玉米面58、豆饼 27、细稻糠6、麦麸5、磷酸氢钙2.3、蛋氨酸0.12、石粉1.0、食盐0.35、微量无素0.2、多种维生素0.03。7日龄以内,一般白天可喂6 次—7次,每次间隔3小时左右,夜间应加喂2次—3次。每次饲喂时间为25分钟—30分钟。随日龄增加饲喂次数可递减。 开青,即第一次喂青饲料,可在出壳后2天—3天添加青饲料。为了驯化雏鹅胃肠功能和防止拉稀,应从少逐渐增加喂量。青饲料,一般是指菜叶、嫩草,如小白菜、苦荬菜或无污染的野草,如蒲公英、猫耳菜、嫩蒿等。将青饲料去掉老根洗净,切成丝状,1日龄-10日龄切丝的长度为1毫米—3毫米,以后逐渐加长。 11日龄-21日龄青饲料可给到80%—90%。可将切碎的青饲料放到饲槽内或和精料拌到一起饲喂。 把握好温度、湿度和密度。育雏的温度,一般情况下,第一周为28℃-30℃,以后每周下降1℃—2℃,温度降到20℃,以后就靠自温,温度掌握要灵活。在实际饲养中,要依据雏鹅的行为反应来判断育雏的温度是否合适。如温度适宜,雏鹅的反应是分布均匀,呼吸平和,睡眠安静;温度高,其反应则是张口呼吸,两翅开张,绒毛蓬松,频频饮水,采食量减少;如温度低,则相互拥挤、扎堆,叫声细,绒毛直立,躯体卷缩。因此,育雏室应有专人看护,昼夜值班,做到勤观察。 育雏舍应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要求第一周龄相对湿度为65%—70%,第二周龄下降到65%,以后可保持在60%左右。如湿度过大,则病原微生物容易在饲养环境中生存,诱发球虫病、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如湿度过低,舍内干燥,雏鹅体内水分散失,绒毛发脆,脚趾干瘪,食欲不振,雏鹅易受寒冷侵袭,患呼吸道疾病。解决的办法是在舍内四周墙壁和过道上喷洒少量水,或在火炉上面放上水盆蒸发水分,以达到调节湿度的目的。 雏鹅的饲养密度,必须根据品种、季节、舍的结构、通风条件和饲养方式灵活掌握。通常1日龄—5日龄25只/平方米,6日龄—10日龄20只—25只/平方米,11日龄—15日龄15只—12只/平方米,16日龄—21日龄8只—10只/平方米。密度过大,不但舍内空气不好,影响雏鹅发育,而且鹅群挤在一起抢食,生长发育不均,还易发生啄癖。密度过小,舍的利用率低,成本高。因此,在雏鹅舍密度不合理时应及时调整。 控制好育雏舍的通风、光照和强弱分群。雏鹅在高温、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育雏舍内由于呼吸、粪便及潮湿垫料散发出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过一定的浓度会影响雏鹅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而且雏鹅易患呼吸道疾病,重者死亡。因此育雏舍应定时通风换气。根据天气、雏鹅日龄及舍内温度适当掌握。为防止舍温降低,通风前可先提高舍温1℃—2℃,通风完毕降到原来的舍温。 控制光照的目的在于光照可促进雏鹅采食和饮水,增加运动,促进骨骼、肌肉发育,预防疾病,提高生产能力。在育雏期一般舍内昼夜都要开灯照明,光照强度要求每40平方米的育雏舍使用一盏40瓦灯泡,灯泡悬挂在舍中间离地面高2米处。 强弱分群,是将弱、病雏挑出单独饲养。在育雏期间要根据雏鹅体质强弱、体重大小等进行分群,以免弱、病雏因吃食、饮水、运动迟钝而被挤死、压死、饿死。对病雏要进行治疗,精心饲养,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一些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多种维生素、益生素酵母等。雏鹅分群饲养时,鹅群不宜太大,一般每群以100只—200只为宜。 搞好卫生、消毒和控制疫病良好的卫生环境,是育好雏鹅的重要保证。雏鹅舍每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及时清除粪便和垃圾,运到远离鹅舍的地方,做无害处理。饲槽、水槽及用具要用2%苛性钠水溶液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后使用。育雏舍要每两天消毒一次,周围环境每周消毒一次。消毒药可选用百毒杀、过氧乙酸、苛性钠、消毒王、漂白粉等交替使用。雏鹅的饮水要求清洁、卫生、饮水质量要达到人的饮水标准;搞好饲料卫生,饲料要求新鲜,不喂发霉变质饲料。 鹅死亡主要发生在育雏期间,由于雏鹅对外界病原菌的抵抗力弱,抗应激能力差,特别是规模饲养,饲养密度大,一旦发生传染病,会感染全群,结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想预防雏鹅患病,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必须坚持以防为主。对雏鹅病毒性传染病必须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如母鹅产蛋前注射副病毒和腺病毒等疫苗。其免疫程序是:于出壳24小时内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5毫升~0.8毫升/只,于7日龄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或小鹅瘟与鹅腺病毒二联弱毒疫苗1.0毫升,若注射高免血清效果更好,并要及时监测鹅群抗体水平,于20日龄注射鹅副粘病毒灭活疫苗0.5毫升。对于预防细菌性疾病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雏鹅流行性感冒等,可在0—7日龄雏鹅的饮水中加0.02%的氟苯尼考、电解多维、0.1%的维生素C。停药期间可使用微生态制剂肠安康,稀释10 倍,饮水1小时—2小时/天,连用3天—5天,效果更佳。分别在3日龄和10日龄各补硒1次,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针剂(10毫升/支),每支对水2.5千克(水中不含其它药物),饮水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要随意增加药物剂量或延长饮水时间,以防中毒。若有病死雏鹅,应及时解剖,进一步确诊,做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病死雏鹅深埋,严格消毒,彻底消灭传染源。
以上信息由曹文喜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畜牧开发区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