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秋季栽培的平菇入冬后,平菇的采收期并未结束,但往往受自然气候的制约,出菇量和生长速度与气温适宜期相比,均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冬至过后,气温下降,气候干燥,平菇菌丝体的代谢功能、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原基发生潮次将显着减弱,对平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遇到冬旱年份,低温加上低湿,如果管理不当,将导致出现僵菇和畸形菇等现象。 科学用水确保环境湿度 当自然气温低于5℃,空间相对湿度低于70%时,自然温度和湿度条件很难再满足子实体的生长需要,必须人为地加强管理措施。由于气温偏低,菌丝体的代谢功能明显减弱,子实体的生长速度显着下降。此时培养料的基质含水量应控制在60%以内为宜,床面喷水量也应相应减少,重点应以提高空间相对湿度为主,使菇场空间相对湿度达到85%-90%。若湿度低、菇体生长速度慢,不仅延长了生长周期,而且产量也低,菇体干燥质量差。每天当气温较高时才可向空间、地面、墙壁等处喷水,提高空间环境湿度。双膜覆盖稳定小空间温度 室外栽培利用阳光的有效温度外,遇到低温寒潮,大风降温天气,覆盖双层薄膜的效果相当明显。有条件的可建造塑料大棚,再辅于内膜覆盖,没有条件的可在第一层膜上加厚草帘,再在草帘上覆盖一层薄膜。实践证明,双层薄膜覆盖的菇床,温度比单层膜内要高3℃-5℃,可明显加快菇体生长速度,提高平菇产量。补充养分提高菌丝体代谢功能采收了潮菇后,料内养分水分将明显下降。生长的菇体多出现盖薄、柄细、单生、丛小、色浅、菇体龟裂等症状。这与料内养分和水分严重不足以及菌丝体分解养分能力下降有着直接关系。在冬季气温低时,结合补充水分可向料内增补3%黄豆浆液、10%淘米水、0.5%尿素液,1%糠水等营养物质,调节料内碳氮比例,增强菌丝的活性细胞和分解功能,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合理通风有利菇体正常发育寒冷的冬季,菌丝体和子实体并未停止生长,仍进行代谢作用。必要时通风换气千万不可忽视。每天应结合喷水或采菇时进行通风换气。把膜内或菇房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降到最低限度,确保菇房或膜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每天在气温较高时应通风1-2小时。料面覆盖确保菌丝安全越冬冬季气温多在零下几度甚至几十度。冬季管理应在秋菇结束之后,使菇房和培养料处于较为干燥的状态,再结合打杆松动料面,排除料内废气,并适当补充养分和调整料内pH值含量,然后在料面薄膜上覆盖10-15厘米厚的土层或20厘米厚的干净草层,以利保温,严防料面结冰而冻伤菌丝。否则不利积累养分,影响来年产量。室内栽培,应保持室温5℃左右,待开春温度回升后揭开覆盖物,再正常管理出菇。
以上信息由丁建华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畜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