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1 控制饲养环境 此时控制好环境因素非常重要,适宜的温度为13~23℃,冬季不能低于5~8℃,夏季不能高于30℃。鸡舍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产蛋鸡舍内二氧化碳含量应小于0.3%,氨气浓度小于15~20毫克/升。鸡的饮水不可间断,饮水量随季节的变化和产蛋率的上升而定,气温高时饮水量增多。平养(包括网上笼养)的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鸡舍面积养10只,笼养每只鸡最好有250~280平方厘米。 产前转群对鸡应激很大,通常需经几天才能恢复,因此,应力求使转群的应激减少到最小程度。 2 保证营养供给 适时将鸡饲料过渡到蛋鸡预产期饲料、预产期饲料含蛋白19%、钙2%,饲料中多维素的含量约为青年鸡的2倍。补喂贝壳、砂或石灰石粒,直到鸡群产蛋率达10%以后再换喂蛋鸡料,这时期蛋鸡料的营养浓度与预产料基本相同,其钙的含量应提高到3.5%,代谢能也可根据需要慢慢提高。 开产期是母鸡一生中负担最重的时期,这期间鸡只采食量从每日75~80克逐渐增加到110克左右,但仍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为使其顺利进入 产蛋高峰期,减少高峰期可能发生的营养负平衡影响生产,从110~120日龄开始应给予产蛋初期料;125~130日龄开始(或产蛋率达到5%时)给予产蛋高峰期饲料。如果临产期在夏季,可酌情提高能量和氨基酸水平,另外,在饲料中添加油脂可减少喂饲料形成的粉尘还增加了适口性。 3 调整鸡群 在蛋鸡育成期,需要及时根据鸡的大小、强弱、公母分群饲养,把体重过重和过轻的鸡分开,重新组合鸡群;体重过轻的鸡,应加强饲养管理,使他们处在一个较高营养水平下生长;体重过重的鸡,使他们处在饲料控制的状况下。上笼时鸡的体重均匀度应大于80%。在分群时,要特意将那些小弱鸡进行分栏饲养,加强管理,精心饲喂。 青年鸡育成之后,必须转入产蛋鸡舍上笼饲养,养殖过程中应当提前转群,使青年鸡适应新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开产后产蛋率的增加幅度。如上笼时间过迟,鸡由于受转群应激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及时适应新环境,造成少产蛋或停止产蛋,延迟产蛋高峰,因此,最好在17~18周龄时上笼。在鸡群进入产蛋前的 20~30天进行1次整群工作,挑选出营养差、瘦弱的鸡,分开饲养或淘汰。 4 合理光照 补充光照是临产前蛋鸡工作的重要内容,鸡群的光照要从育成鸡每日10小时,逐渐延长到开产后的每日16小时。光照强度以10~12勒克斯效果最好。笼养鸡舍的灯泡是安装操作走廊的上方,到各层笼的距离可相差1倍多,所以不可能使各层笼的光照强度完全一样,只能是以下笼鸡保证得到最低有效光照 (10~12勒克斯)为标准。 5 做好卫生防疫 上笼操作对鸡造成较大应激,此时鸡体代谢旺盛,抵抗力差,极易受到病原侵袭,所以必须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杜绝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和鸡舍,饲养人员进入前要消毒;持鸡舍环境、饮水和饲料卫生;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和鸡场内外的消毒,减少疾病发生。此外,注意使用一些抗菌药和中草药防止大肠杆菌和霉形体病的发生。在产前要完成鸡群的驱虫和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产蛋期间鸡群的健康。定时去鸡舍巡查,注意细致观察鸡的精神,采食、呼吸、粪便和产蛋率上升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 控制饲养环境
此时控制好环境因素非常重要,适宜的温度为13~23℃,冬季不能低于5~8℃,夏季不能高于30℃。鸡舍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产蛋鸡舍内二氧化碳含量应小于0.3%,氨气浓度小于15~20毫克/升。鸡的饮水不可间断,饮水量随季节的变化和产蛋率的上升而定,气温高时饮水量增多。平养(包括网上笼养)的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鸡舍面积养10只,笼养每只鸡最好有250~280平方厘米。
产前转群对鸡应激很大,通常需经几天才能恢复,因此,应力求使转群的应激减少到最小程度。
2 保证营养供给
适时将鸡饲料过渡到蛋鸡预产期饲料、预产期饲料含蛋白19%、钙2%,饲料中多维素的含量约为青年鸡的2倍。补喂贝壳、砂或石灰石粒,直到鸡群产蛋率达10%以后再换喂蛋鸡料,这时期蛋鸡料的营养浓度与预产料基本相同,其钙的含量应提高到3.5%,代谢能也可根据需要慢慢提高。
开产期是母鸡一生中负担最重的时期,这期间鸡只采食量从每日75~80克逐渐增加到110克左右,但仍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为使其顺利进入 产蛋高峰期,减少高峰期可能发生的营养负平衡影响生产,从110~120日龄开始应给予产蛋初期料;125~130日龄开始(或产蛋率达到5%时)给予产蛋高峰期饲料。如果临产期在夏季,可酌情提高能量和氨基酸水平,另外,在饲料中添加油脂可减少喂饲料形成的粉尘还增加了适口性。
3 调整鸡群
在蛋鸡育成期,需要及时根据鸡的大小、强弱、公母分群饲养,把体重过重和过轻的鸡分开,重新组合鸡群;体重过轻的鸡,应加强饲养管理,使他们处在一个较高营养水平下生长;体重过重的鸡,使他们处在饲料控制的状况下。上笼时鸡的体重均匀度应大于80%。在分群时,要特意将那些小弱鸡进行分栏饲养,加强管理,精心饲喂。
青年鸡育成之后,必须转入产蛋鸡舍上笼饲养,养殖过程中应当提前转群,使青年鸡适应新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开产后产蛋率的增加幅度。如上笼时间过迟,鸡由于受转群应激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及时适应新环境,造成少产蛋或停止产蛋,延迟产蛋高峰,因此,最好在17~18周龄时上笼。在鸡群进入产蛋前的 20~30天进行1次整群工作,挑选出营养差、瘦弱的鸡,分开饲养或淘汰。
4 合理光照
补充光照是临产前蛋鸡工作的重要内容,鸡群的光照要从育成鸡每日10小时,逐渐延长到开产后的每日16小时。光照强度以10~12勒克斯效果最好。笼养鸡舍的灯泡是安装操作走廊的上方,到各层笼的距离可相差1倍多,所以不可能使各层笼的光照强度完全一样,只能是以下笼鸡保证得到最低有效光照 (10~12勒克斯)为标准。
5 做好卫生防疫
上笼操作对鸡造成较大应激,此时鸡体代谢旺盛,抵抗力差,极易受到病原侵袭,所以必须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杜绝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和鸡舍,饲养人员进入前要消毒;持鸡舍环境、饮水和饲料卫生;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和鸡场内外的消毒,减少疾病发生。此外,注意使用一些抗菌药和中草药防止大肠杆菌和霉形体病的发生。在产前要完成鸡群的驱虫和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产蛋期间鸡群的健康。定时去鸡舍巡查,注意细致观察鸡的精神,采食、呼吸、粪便和产蛋率上升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以上信息由伍灿娇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猪链球菌病 该病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主要发生于体重10~30公斤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振,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出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天死亡。 近年来,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但肌注“新链胜”(主要成分为盐酸林可霉素),每天1次,连用3天,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附红细胞体病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本病的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另外,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应激因素如饲管不良,气候恶劣或其它疾病,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委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治疗本病的药物有多种,主要以磺胺间甲氧嘧啶、三氮脒和土霉素等为主要治疗药物。 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两种疾病都属于病毒性疾病,一般情况下每隔2~3年就有一个发病循环,但是由于发病规律难以掌握,因此需要在进入秋季时主动对母猪注射疫苗。若一旦发病,成年猪可以采用口服药物,补充维生素,并注射抗生素,一般在药物治疗下5~7天可自行恢复。但是断奶的幼猪若一旦发病,则死亡率较高,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必须对病猪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猪伪狂犬病 该病常导致哺乳仔猪大量死亡;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不育。防治上应采取强制性免疫接种;后备种猪引进后应进行二次免疫,间隔为4周;怀孕母猪分娩前4周免疫;公猪则每年免疫2次;断奶仔猪8周、12周各免疫一次。 猪肺疫 该病体温升高达41℃~42℃,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耳腹部出现红色斑点,颈下、咽喉急剧肿大,触诊坚硬有热痛,口鼻流白色泡沫,腹泻,消瘦。防治上应定期注射猪肺疫疫苗,药物治疗可选用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抗菌素。
猪链球菌病
该病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主要发生于体重10~30公斤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振,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出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天死亡。
近年来,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但肌注“新链胜”(主要成分为盐酸林可霉素),每天1次,连用3天,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附红细胞体病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本病的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另外,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应激因素如饲管不良,气候恶劣或其它疾病,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委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治疗本病的药物有多种,主要以磺胺间甲氧嘧啶、三氮脒和土霉素等为主要治疗药物。
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两种疾病都属于病毒性疾病,一般情况下每隔2~3年就有一个发病循环,但是由于发病规律难以掌握,因此需要在进入秋季时主动对母猪注射疫苗。若一旦发病,成年猪可以采用口服药物,补充维生素,并注射抗生素,一般在药物治疗下5~7天可自行恢复。但是断奶的幼猪若一旦发病,则死亡率较高,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必须对病猪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猪伪狂犬病
该病常导致哺乳仔猪大量死亡;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不育。防治上应采取强制性免疫接种;后备种猪引进后应进行二次免疫,间隔为4周;怀孕母猪分娩前4周免疫;公猪则每年免疫2次;断奶仔猪8周、12周各免疫一次。
猪肺疫
该病体温升高达41℃~42℃,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耳腹部出现红色斑点,颈下、咽喉急剧肿大,触诊坚硬有热痛,口鼻流白色泡沫,腹泻,消瘦。防治上应定期注射猪肺疫疫苗,药物治疗可选用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抗菌素。
联系地市: 微信号:1707000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