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供应求购合作代理人才土地旅游供求信息产品库
金农网首页>供应信息>正文

周口辣木籽的现在种

2018/02/06 11:52:52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分享到: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信息编码:5252364296.shtml
信息标题:周口辣木籽的现在种
云南辣木籽的价格在线,详情电话:15240391186周女士,
辣木籽的功效:
辣木所含钙质是牛奶的4倍!
辣木所含蛋白质是牛奶的2倍!
辣木所含钾是香蕉的3倍!
辣木所含铁是菠菜的3倍!
辣木所含维生素C是柑橘的7倍!
辣木所含维生素A是(B胡萝卜)的4倍!
辣木是对抗营养不良的健康食品,被西方科学家称为奇迹之绎!
辣木对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很有效,也是三高患者的一大福音!
辣木对口干、无吐液、咽喉疼有特效,取到生津作用!
辣木的减肥效果也很奇特,辣木中含有一种白氨酸,白氨酸对减肥效果比较好,国外已开发了辣木减肥茶、辣木减肥胶囊!辣木也有降火、排毒功效,辣木对长期缩便,便秘患者有极其帮助作用,连服10日可见奇效!

   制作花海,打造美丽乡村,高档小区绿化,建造环保操场,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环境。做一个高级运动场,高尔夫球场!您都离不开我们的这些花花草草的种子!我们是您的坚强后盾!赶快联系我们吧!---《江苏省绿之洲花卉工程有限公司》

以上信息由胡爱珍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信息
  • 人:胡爱珍(女)
  • 联系电话:18936917632
金农百科

金农网农业百科:


  越冬期间,池塘水温较低,是黑鱼烂身、水霉等疾病暴发的流行期。据了解,目前黑鱼的主产区广东佛山顺德、南海等地养殖情况较好,但由于近期气温变化剧烈,如何防控黑鱼病害仍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寄生虫病?
  慎用杀虫药,定期改善塘底
  发病机理 在越冬前,塘底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寄生虫卵,随着水温升高,寄生虫便大量繁殖,极易侵染体质较差的黑鱼。一般,大多数寄生虫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目前越冬期间如斜管虫、小瓜虫、车轮虫等病害开始抬头,至3月~4月份虫害会集中暴发,因此需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症状 寄生虫主要是掠夺鱼体营养并造成鱼体表损伤,病鱼体质消瘦,可见点状血斑,并躁动不安,游动无力。不同的寄生虫,导致的病灶差别明显,如斜管虫会造成鱼鳃丝粘液增多,附着较多杂质;小瓜虫则会引发鱼体呈现白点症状;孢子虫寄生在鱼的头部、鳍和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乳白色胞囊,据此可初步判断病情,建议应镜检进行正确诊断。
  防治方法 由于寄生虫的虫卵藏匿在塘底,因此应定期改善塘底环境,每隔10天~15天左右抛洒氧化型底改剂,可将虫卵提前氧化掉,同时把底部的有机质分解掉,减缓虫卵的繁殖速度。另外,需加强饲喂管理,可在饲料中拌喂营养和免疫调节剂,补足鱼体营养吸收,以增强生鱼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需注意,要慎用杀虫药,因为鱼发病的时候体质很差,大量使用杀虫剂防控,可能会引起应激反应,反而对鱼不好。
  烂身病?
  提前预防,减少应激
  发病机理 造成黑鱼烂身病的根源是丝囊霉菌,而丝囊霉菌的孢子囊生长最适宜温度是16℃~24℃,因此该病容易在冬季及初春暴发。在池塘水质恶化,鱼体表受伤的条件下更易发生,若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则会给病鱼造成进一步的损伤,而目前仍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可以根治该病。
  症状 病鱼体表病灶呈斑块状充血,周围鳞片松动竖起,逐渐脱落,病灶逐渐烂成血红色凹陷,严重时可烂到肌肉或骨骼,甚至遍及全身。若继发感染细菌、真菌,在溃疡灶表面可见“白毛”或“黄毛”症状。在病发初期,鱼的摄食情况不受影响,在后期则会出现浅部溃疡,并常伴有棕色的坏死,大多数黑鱼在这个阶段就会死亡。
  防治方法
  需提前预防,避免加水或换水等操作,因为水质变动过大,极易造成鱼体应激,发生脱黏、体表发红等现象,导致鱼体质下降而患病。另外,可用温和的消毒剂抑制丝囊霉菌、细菌生长和感染,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鱼塘水质,尤其要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据称,珠江所利用生物絮团(主要成分是浮游动物、藻类、饲料残饵等,包含大量活菌),通过建立均衡的微生物群落可抑制致病菌的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治疗方法主要是先加强营养补充,内服水产准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同时拌喂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鱼体免疫力。
  水霉病?
  避免鱼体受伤,温和消毒
  发病机理 水霉病在黑鱼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尤其在越冬期间较易感染。在每年的1月份低温期开始流行,当水温回升到18℃左右,发病的几率陡升。水霉病是由水霉菌或绵菌引起,两者都是条件致病菌,一般是由于捕捉、运输、体表寄生虫侵袭等导致体表损伤,此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 病鱼的鱼体消瘦,食欲降低,常滞留于水面,或者是食台旁边。在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仅体表局部有一些灰白色斑块。随着病原体的蔓延,体表出现点状血斑,严重时,鱼体病灶部会长出棉絮状的菌丝,组织逐渐坏死,最终衰竭而死亡。
  防治方法 在生鱼养殖过程中,如拉网、运输、放养鱼种时需小心操作,且做好寄生虫的防治工作,以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防止继发致病菌感染。同时,应施用温和的消毒剂处理水质,可每隔15天用一次,杀灭养殖水体中的致病菌。此外,用中草药处理水霉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如用五倍子粉末泼水,用量2克~4克/立方米;症状会有所减轻。

  1.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 5,友情提醒:本信息可能存在投资风险,任何关于合作后的收益、回报内容均需谨慎对待,风险责任须自行承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6.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jinnong.cn(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