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网农业百科:
黄颡鱼是一种淡水小型底层鱼类,肉质细嫩,少细刺,是市场上的畅销水产品。近年来,由于过度的人工捕捞,黄颡鱼的天然资源量越来越少,开展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一、黄颡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川叫黄腊丁,也有的地方叫黄鳍鱼、鱼央 丝。体长,腹面平。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眼小,侧位。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腹部淡黄色。 黄颡鱼多在静水中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水底,夜间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龄鱼一般不超过10厘米。二龄鱼已达性成熟,最小成熟个体的雌鱼约11厘米,雄鱼约14厘米。江河中捕到的个体,一般体长10~19厘米,体重30~100克。 食性依个体大小而有不同,体长2~4厘米时,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厘米时,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的幼虫;超过8厘米的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 二、黄颡鱼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的收集和培育亲鱼选择时要求雌鱼在50克以上,雄鱼100克以上,体侧斑纹鲜明,无病无伤。亲鱼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洗消毒10分钟,然后入池。放养量为 100~150公斤/亩,雌雄比为1:1。3月上旬拉网将雌雄亲鱼分池培育,水温15℃以上时开始投饵,用以新鲜的小杂鱼虾、螺蚌肉等为饵料,可用铰肉机制成肉糜,也可用刀剁碎后定点投喂。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投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5月中旬以后,日喂3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视鱼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注意搞好水质管理,前期水深0.8~1.2米,后期1.2~1.5米,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10~20厘米,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溶氧4毫克/升以上。 (二)亲鱼成熟度的鉴别 雌鱼有生殖孔和泌尿孔,繁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稍红突出,成熟好的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卵巢轮廓明显。雄鱼只有泄殖孔,为乳突状,繁殖季节,成熟好的雄鱼性腺达到生殖孔的末端,但仍挤不出精液。 (三)人工繁殖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有自然繁殖和人工催产两种。自然繁殖通常在4~6亩的小池塘中进行。经彻底清池消毒,放入适量的小石块和树根等,供亲鱼产卵。然后将性成熟的亲鱼,雌雄按1:1配比放入池中,放养密度120~150对/亩。对池中亲鱼施以强化培育,投喂以小鱼小虾为主的动物性饵料,适当加喂含维生素较多的嫩菜叶等,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一般在5月上、中旬,亲鱼开始配对筑巢产卵。由于黄颡鱼有护卵护幼的习性,繁殖时一般让鱼卵在原池中孵化,有条件的也可将鱼卵收集起来集中孵化。催产药物采 用DOM、HCG、LRH-A和PG均有效果,但以PG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几种激素混合使用效果为好。在黄颡鱼繁殖早期和对性成熟差的个体应采用两针注射,两针的间隔时间为20~24小时,具体间隔时间根据水温而定。在黄颡鱼繁殖后期和性成熟好的个体可采用一针注射,效应时间为18~28小时,随水温高低有所变化。注射部位以胸鳍基部为佳,注射时扎针要浅(2~3毫米),注射方向与体轴腹面成45度角,也可以在背鳍下方注射。注射的药量应控制在 0.1~0.2毫升/尾。鱼卵可留在原池中孵化,也可收集后集中孵化。 三、黄颡鱼的苗种培育 (一)池塘准备 鱼种培育池每口以4~6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3月底开始清塘消毒,挖去过多的淤泥,加固池埂,维修进排水设施。引进新鲜水,施腐熟的畜禽粪肥300~500公斤/亩,培育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蚤类,供鱼苗摄食。 (二)合理放苗 鱼池内有大量蚤类出现时,即可放入黄颡鱼苗,一般放苗4~6万尾/亩,如果放养过程再进行分养,可加大鱼苗放养密度,放养量可达8~10万尾/亩,等鱼苗长到1厘米以上时,分塘饲养。 (三)饵料投喂除充分利用培育池中的天然饵料外,还要适当投喂糊状饲料。用小鱼虾、螺蚬以及其它动物饲料加工成糊状,每天投喂2次,上午、傍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1次为主,日投喂量为池鱼体重的2%~5%,根据鱼的吃食情况以及天气、水质等,适当调整。也可投喂配合饲料,用鱼粉1份、菜饼2份、小麦粉2份加水成团状投喂,效果较好。 (四)水质调控 一般每半个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1/3,保持水质活爽,促进鱼种生长。
以上信息由邵秋亮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畜牧开发区